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章 此生不见

他们之中,杨休羡最有经验。

覃昌这样身份的宦官离宫,朝廷内部必然将会有大的举动。

“幸好我们运气好,已经掌握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情报了。”

万达将账本从怀里掏了出来,一本本放在桌子上。

“如果这个账本没有错的话。浔州的问题就大了。”

把两位王小姐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众人粗略地看了一下这五六本账本,表情沉重。

王员外的生意果然不是特别“干净”。

应该说是很“不干净”。

王老爷说他城外有良田万顷,应该不只是水田稻田,还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山地。

而城外的山地,世代都是僚人的家园。

要知道,从洪武三年开始执行的“开中法”,其最初的目的,是因为边军疾苦,缺粮少盐。为了鼓励盐商们将粮食运到边境,补充当地粮草,换取盐引的良法。

正所谓: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明史》)

虽然这条法令在执行了没多久后,就开始有些荒腔走板,从运粮变成了在驻军旁边种粮。

不过好歹也因为这样,开垦出了边疆的大片荒地,解决了民生问题。

尤其是河套地区,辽东辽北,乃至靠近漠北的广大区域。

原本因为连年战乱,百姓四处逃荒,良田荒芜,人烟稀少。有些则干脆自古都是无人开垦的荒地。

把这些地方开垦出来,完全符合孔子他老人家说的那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

虽然有明朝有驻军戍边,屯兵种地的传统,但毕竟军队的能力有限。

建国之初,几个重要的边城都没有办法恢复农耕和商业流通,不利于边境发展和人口增长。

有了这些盐商在当地屯田,招募农民耕种,又源源不断地将内陆的各种茶叶、布匹商品带到边境,很快就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几年下来,至少在北边的几个卫所,商屯都经营的挺不错的。

要说有什么问题,问题也很明显。

北边那边,发生的最多是所谓“占窝”——就是皇亲,勋爵,宦官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买通户部,将本该发给商人的盐引,批给他们。然后再由他们,转卖给盐商,先赚上个一笔。

如此一来,商人们势必将会在当地大肆剥削。甚至同时从事私盐贩卖,边境走私,以求尽可能地弥补其中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