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四十一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

而调运粮食的基础,也是得益于大楚帝国那遍布全国的水利设施。

大楚帝国可是大的很,虽然赣中那边遭遇严重干旱,但是风调雨顺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江南以及湖广这粮食主产区,虽然降雨量整体也少了一些,但得益于当地的良好水利设施,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

大楚帝国的农业生产,虽然还不具备完全对抗大规模严重极端气候的条件,但是对于一些寻常的洪涝或干旱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这些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不受影响,那么就能够大量的对外供应。

按照拟定计划,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将会从库存粮食里抽调大量粮食,然后通过水路运往赣中等受灾严重的各地,确保当地的粮食供应稳定。

只要运输过去足够的粮食,当地有了粮食,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大楚帝国有一整套完善的赈济方案,并且是经过十几年经验总结起来的完善经验。

各种以工代赈项目将会扎堆一样在灾区或邻近地区里展开,以招募当地民众务工获得收入,再用这些收入去购置粮食公司从外地运输过来的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虽然辛苦一些,但是总不至于饿肚子。

同时罗志学下旨,免多地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的统一农业税,同时对受到一定灾情影响的地区,也实施有限减免农业税的措施。

尽可能的减轻受灾民众的负担,总不能让他们粮食减产乃至绝收了,还找他们征收统一农业税不是。

这会让受灾农民们,迅速陷入破产的惨状。

而大楚帝国官府,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些受灾农民们破产,帮他们熬过这艰苦的一年,以待来年。

除了常规的各种赈济措施外,官府组织了一批外地的官办或民办大企业前往灾区定点招工。

当地粮食不够吃,田地也中不了,外来运输粮食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帝国高层也希望让当地的一部分富余人口转移到工业城市里去。

这当地人少了,粮食压力自然也就小了。

对这种事,辽东等地广人稀里的企业们最为热衷,尤其是辽东省里的那些矿务企业以及冶炼企业还有机械企业们,因为辽东等东北地区的人口总体不足,他们常年都处于招工困难的情况之下,为了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他们经常会在官府的组织下,跑到关内人多地少,或者是受灾地区里招工。

虽然招工成本比较高,但是招募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