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84.秦时风韵(11)一更

,如何来的及?

帐中只一堆点燃的火,光线昏暗,谁也看不清楚谁是谁。

桐桐扫了一圈,只有酒是现成的,这是专供将领的。

她抱了一坛子,催促其他人:“速去预备……”然后抱着酒就走,好似先送酒是为了大家争取时间的。

那可是偃公子,餐食该如何预备?都忙活起来了,有人去取水,有人去取柴,有人找肉食菜蔬,一时间,几十人忙进忙出,谁在谁不在,一时没人察觉。

桐桐抱着酒坛子,更方便了,只说是给赵偃送酒的。

事实上,赵偃夜间并未敢在军营中胡闹,因为平原君赵胜的心情不好。今儿的谈判,平原君的法子没奏效,情绪不佳。

这平原君赵胜不止是赵国的宰相,更是赵□□的叔叔,也就是赵偃的叔祖父。两人不只是君臣关系。

在这个方面,其他诸国与大秦不同,大秦数代皆用布衣宰相。用人不分来自哪国,不看出身,有才即可。

《秦法》中有规定,宗室无功不受爵!

民间亦然:只有征战,才可立功受爵。

而其他诸侯国,就像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他是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像齐国孟尝君,他祖父是齐威王;而春申君黄歇,关于他的家世历史记载不祥,但《韩非子》中记载,说黄歇乃是楚庄王之弟。而韩非为韩国公子,与李斯曾一起受教于荀子。由此可推测,黄歇出身极高。

因着赵国的用人制度,赵胜不止是臣,赵偃自是心有畏惧,这晚格外安生。

天寒夜长,行军住宿简陋,赵偃辗转反侧,直到外面奏报说,有人送酒来了。

赵偃一骨碌爬起来,问侍从:“平原君账中将领还未散去?”

“灯火通明。”

赵偃嗤的一笑,必是与军中将领饮酒议事,“送进来吧。”

这侍从接了桐桐手中的酒坛,转身就走。

“酒觞——”桐桐一边说着,一边往里走,好似要去送酒觞。

里面的人未在意,守在外面的人扭脸看过来,却未曾听到里面有别的响动,想来贵人并未驱赶,于是,便各司其职,继续守着。

他们却不知道,赵偃吓住了,他浑身颤抖一点声儿也发不出来。

一个送酒觞的小兵卒一进来便抹了侍从的脖子,将刀放在他的脖颈上。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嘴里便被塞了丸药,下巴被对方合上,胸口拍了几下之后,不由自主的,他就给咽下去了。只残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