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章

这样只要蘖叶有三组,就可以光合到足够的营养单独发育成穗,而商代的农田,根本没有这么强的肥力,意味着要么部分分蘖中途死亡白白浪费肥料,要么不出穗还要占用主茎养分,使得最后稻米结子干瘪稀少。

不过,即便如此,密密的水稻在田里摇摆,也让商人们觉得赏心悦目,至少它看上去挺健康的,也比黍子看上去像是会多打粮食的样子。

在晒田之后大约20天左右,抽穗、扬花,然后就到了7月中旬,其他作物都收获了,就到谷子蜡熟的时候。

“…….妈耶,种绝收了。”子受挠挠头,大约一半只有一穗,剩下一半二穗,个别特别能掠夺养分的三穗,每穗最多也就二十粒谷子,普遍十一二粒,个别只有八九粒的。

超过三分之一不甚饱满,也就他精耕细作的那大约100亩王田要好得多,大概二穗占六七成,三穗有半成左右,每穗大约稳定在30~40颗粒左右。

是不是很不错,那么现实是,现代的稻子,早稻平均一穗90~120颗粒,一苗最多15穗,种1收1100以上才是正常收获,种1收30,那是妥妥的绝收。

不过,认真的来讲,如果子受真的完全研究透了这个东西,真的按照水稻的生长需求和肥力水平,完美分蘖的话,达到平均3~4穗,每穗稳定30粒以上,种1收200还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极限卡BUG并不容易,因为老天爷光照、水温、病虫害有一点点不给脸,直接你就寄了。

更别说这狗尾巴草一样的谷子,抽这么多籽粒不代表能打这么多谷子,因为里面不少是干瘪的,质量还不说了,说起来就是一包泪。

而且对于水肥的消耗简直是让人闻之色变,难怪也就是江南能够这么个种法,就北方这水量、气温、光照,简直要人命,而且还是新劳动力黑洞。

不过,在满足一切条件下,平均种1收150,也就是单季亩产在400~500斤还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按照子受这个根据现代把水稻这玩意儿彻底搞明白之后,在每一个环节都卡在关键点上的标准答案的种法才行。

否则的话,就是古代农民种水稻,亩产算是高产了,一般100公斤左右,南方开发完成的话,一年双熟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年亩产五百斤左右(明代的开发程度)这还是进入高产占城稻千年育种下来的。

而且子受还得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次算是高产了,下次至少减产40%,再下次就算是商代标准的绝收,不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