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

帮着家里干农活,小小的肩膀上扛着本不该属于他们承担的重量。

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政策进行试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尴尬的问题,投入了一大笔钱,把学校建好了,老师招聘好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头来发现却是没几个学生来报名上学……来的那些,也是本来就上私塾的学生!

没学生来报名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难题是官办教育太花钱。

因为是普及型教育,虽然没有完全免费,但也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学杂费而已,这点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的运转。

毕竟各种校舍以及办公设施要花钱,而一个普通塾师变成了有编制的从九品教育官员,薪资待遇也会变得更高。

这一进一出,就意味着这些官办学校都需要官方财政持续输血,而且是大输血!

作为试点的一个上等府都还好,财政有钱,倒也能勉强支撑下来,但是另外两个试点的中等府以及下等府可就撑不住了。

没有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他们连官办学校的计划都无法启动……

而如今大楚帝国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大量的财政资金主要是被用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很多地方因为地方财政困难,连常规官员的薪资都无法发放,更别说挤出来大笔钱用于广办官办学校了。

资金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往这些民间大量存在的私塾,其实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的士绅大户们资助设立的。

这些士绅们出于名望或其他什么心思办这些私塾,可没想着赚钱什么的,反而是往里头倒贴钱。

官府把这些私塾接过手来,等于就是代替士绅们出钱……

人家士绅一看你官府接管了,自然不会继续往里头砸钱,反正又没捞不到名声了,还砸钱办教育干啥?本老爷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

三个府的新式官办教育试点折腾下来,钱花了不少,但是学生也没能增加多少……怎么看都是亏到姥姥家了。

通过这事,罗志学算是彻底明白了,很多后世看似挺不错的政策不一定适合当代!

这可是十七世纪,不管是生产力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和后世有着巨大的不同。

就现在的大楚帝国,根本没有条件搞普及型的官办义务教育……

经过这事后,后来罗志学就很少直接脑袋一拍搞照搬后世的政策了,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那就是提要求,给臣子一些思路,再让臣子们自己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