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章

把这个夹在笔徒的山缝里的小村庄说成“仙境”。村里人后来知道了,当时北京不让“黄”,一对对男女坐三小时(有了高速公路后就变成了俩小时)的长途车,再搭驴车,马车或者干脆来一次小长征到这里来“黄”。他们瞅准干净些宽敞些的门户就去问能不能借一间屋宿一两晚上。他们给十块钱。这里的人哪里见过不出汗就到手的十块钱?马上扫地抹土,把墙角上房梁上至少有几十年老、合着灰土都织成了布的蜘蛛网都挑了,让一对对北京男女好好“黄”一两夜。

那时的曾补玉背着儿子牵着女儿,把她二十五岁的笑脸朝着河道边走来的北京人:“上俺们家,俺们家房多,干净,八块钱,管饭!”那时的补玉不知道,她是头一个懂得广告效应的人。她靠自己腿脚勤快,跑出村两、三里,把北京人从全村人那里截到自己家。她还靠自己洁白无瑕的衬衫,石磨蓝牛仔裤打出她如何干净的告示。当然,也靠她难得的窈窕身材,罕见的妩媚脸蛋,高中生水平的用词造句为自己做了好招牌。

很快全村人的客源都是补玉一个人的了。全村人没什么不服气的,因为补玉确实有一院最象样的房。一共九间,干净得耗子都不去。并且村子里一百四十六口人,连男带女,无论老少谁都服气补玉挣钱的本事。要象补玉那样挣钱,他们宁可穷着。补玉的钱他们是亲眼看着补玉怎样费了吃奶的劲才一点点挣出来的。从补玉嫁到村里,人们就没见她跟其他女人那样,坐在一块打打牌,搬搬口舌。四五月她四点钟就上山。山尖一带的香椿芽是没人去摘的。她一早上能摘四五十斤露水漉漉的椿芽,走三十多里山路,把它们卖到山那边一个部队的老干部休养所。一早上她就能把二十多块钱揣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也不空闲,掐下几十斤野黄花菜,摊到屋顶上晾晒一天,晚上收下来,都干得能打包了。补玉的黄花菜不卖给收购站,她要等到过年前,才背着它们乘长途车到北京,去敲正在办年货的北京人一笔。一年能攒出三千圆是补玉的一个大秘密。她对此守口如瓶,连孩子爸都不知道。嫁过来第三年,补玉跟婆婆、公公说:“咱们盖房吧。”公公婆婆都没理她。补玉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没有问他们要钱的意思,因此是不必理会的。既便问他们要钱他们也不怕;他们得有啊。

补玉把原先的三间房接出六间,大致盖成一个简陋的四合院。补玉就是把北京来逛山逛水的人从两里路之外截住,带进这个四合院的。

九三年秋天,补玉又站在离村子两里的地方。右边的河在这里宽了,山上来的水特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