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武皇开边意未已---《白驹》 奇兵

一块锦只要有人就可以不断生产,成熟收获都有有季节的限制。若是春季播种的时候去买粮食,当然是买不到的,一定要等到夏收才行。不过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最高,等到新粮下来,市价顿时暴跌。对于农家这没有什么分别,毕竟一年也就只有这个时候有粮卖。然而商人就大大不同,每日里最关心的就是价格变化,几个月的差别,这价差里有多少金银啊!所以就有人想了“远契”这种东西来,春季就买下多少多少的粮食,等到夏收时拿车去拉就是,因为钱是一早付了的,所以拉粮的时候就不用重新交易。一来一去,收粮的价格就稳住了,价差的利润自然也就进了商人的腰包。

当然,远契也有不利之处。

首先就是人为风险,谁也不可能一家一家去下田收粮,所以远契一定是商人与商人签的。先给出钱去,过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收获,既是人签的就有毁约的可能。所以多数远契就是那么十几二十间粮行间签的,都是老拍档,信誉至上。这样的商家中澜也不是没有,但是因为政局动荡经商受得影响最大,所以数量能量比宛州都是大大不如。

其次是局限,因为签远契的这些商货大多贱值,一车麦面的也顶不上两块织锦的价钱,所以远契的远只是指时间,地理上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那成本一定太高昂。可以签远契的商货因此既有品种局限,也有地点局限。宛州因为有一条建水连通南北,船运价格低,正好可以抵销这处不利。中州澜州主要是陆路交通,异地买粮就不划算了。

不过,中州在华族手里经营了数千年,又有地利天时,向来就是东陆粮仓。若不是人祸频繁,几乎可以完全自给。宛州就不同了,由于地质天候的关系,南北的粮食出产差异很大。宛北雨旱季分明,一年只有一熟,剩下的半年只能种杂粮土豆之类。宛南气候温暖,经常能有三熟,可以与中州的淳地相比,但是地势复杂,大块粮田不多。只有中南由通平到白水一带才是产粮大户,一年两熟是稳当当的。所以宛州粮食的跨地交易不但普遍,而且是必需。远契在宛州的使用也就最为活跃。

即便如此,天灾也是预料不到的。种粮种棉都是靠天吃饭,若是天候不利,不论丰减,只要是收获的变动大大超过人们预期,那总有签约的一方吃亏。各大粮商手里都有一堆远契,从三个月到三年不等,但多是小额散量,谁也不会把身家性命都压到一两张远契上去。远契交易终究只是粮食买卖的一个补充,起一个平抑价格的作用,所以虽然常见,却也不怎么引人注目。

五丰行是青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