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页

理想化。

网友:您对当今的很多作家热衷于媒体上的炒作,您怎么看?作为实力派的作家,您在文坛上拥有的读者和得到的奖项,是不是有一种不相称的感觉?

严歌苓:这就是我常常告诉我自己我是容易知足的人,我是乐观的人,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现在炒作在美国也很需要,我出了一本英文书,就必须在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演讲,和读者见面,有时候我觉得像卖假药的,比如陈冲提醒我,最近我看见马友友在超市给人签名售碟,他也需要这样做吗?他是为了自己认为好的音乐而占领一些地方,一个作家对自己有自信的话,就应该这样做,听了陈冲这些话以后,我就感觉到,不应该对宣扬自己的作品那么脸红,可能是比较老的态度,但是我自己的个性实在是非常非常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网友:您专门学习过英文写作,现在尝试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写小说,您是如何把握这两种不同语言的特性的?

严歌苓:这两种语言都是非常有魅力的,但是一个是视觉的,一个是听觉的。英文写下一行字出来以后,我们的汉语,说良心话,从古老的文字形式演变出来,但是和古老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我们每个字都是象形的,假设会写繁体字的话,会发现每个字都是象形的。我在美国《纽约客》这本杂志上看到了对汉语的评论,它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例外,对中文作家来讲,就是一个非常独特又非常艰难的一个创作,就是说你这种语言是和他们共性很少的一种语言。我感觉到,在英文的翻译当中,我和我的翻译经常切磋的一些问题,发现有很多时候你要牺牲,汉语和英文当中有一些不可译的东西,它的生动,它的幽默,它的很多东西,到了翻译以后,就发现它不在了。这一点就让我对两种语言很熟悉的人感觉到非常无奈,有时候非常痛苦,找不到一条最好的途径。

那么我就在幻想,是不是有一天我可以用汉语把这个东西写出来,然后再用英文写一遍,或者先用英文写,再用汉语写,是不是有这样一天呢?现在它还只是停留在我的幻想的一个阶段,因为创作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东西,一个偶然的劳动,如果你先用一种语言把它写了,你第二次就不叫创作了,你无论如何都没有这种偶然了,没有偶然就没有艺术,艺术是不可复制性,就像科学的可复制性一样。

网友:《扶桑》是一部非常美好非常动人的作品,我想知道您是什么样的状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写这部作品的?

严歌苓:我偶然读到一本华人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