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6章 明月清风(72)二更

于医术、兵器兵法都有涉猎。

整个一个理科全才,甚至于人家在音律方面也很精通。

这些就已经很牛了,可更要命的是,此人是万历朝的进士,正经的科举出身。

所以说,智商这个东西,真是个特别好的东西。人跟人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可这一点点的距离像是隔着天河一般。

这般的大拿赶紧弄回来吧,别真去田里了!治学去吧,理科人才太缺了!

跟这些高调的旨意比起来,四爷还宣了一个举人进宫,这次却低调的多。

这人就是宋应星,还很年轻。

四爷不是桐桐,桐桐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想急着找人家,把人家收到麾下好叫发挥才能。可具体的却不知道更多。

宋应星后来是完成了《天工开物》,但那是后来。如今的读书人,多是奔着科举来的!科举不出头,人家就觉得把不是正途。而且,宋应星现在才三十五岁,正直壮年。他应该还是觉得科举有望吧。

二十九岁,此人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排名还很靠前,全省第三。他哥第六,这都属于精英了。那你说,不叫人家去考进士,可能吗?

当年就往京城来靠进士了,结果没考上。

第一次没考上很正常,人家去书院好好念书去了,寄希望于下一次,于是,三十三岁的时候又考一次,还是没考上。

历史上呢,人家在天启年初考了一次,没考上。

直到崇祯即位,都四十多了,人家还考了一次,又没考上。

最后做了八品的教谕,一直升到五品知州。最后南明朝廷的时候,此人还是抱有幻想,希望能力挽狂澜,可是最后了,一场希望一场空。此人选择隐居,以至于具体啥日子去的都不知道,他真的隐居了。

这么一个经历,不是桐桐想的那样,你叫人家就来了!能来的那是幕僚,不是正途。

但此人就是没有考中这次恩科,怎么办呢?就是开了杂学,他正途举人出身的人,能去考杂学去?他肯定还是不乐意!

想用这样的人,四爷也比较麻爪。

不能因为看中此人将来的成就,就破坏考试的公平性。

怎么办呢?

科举之后,四爷先叫留意此人。许是京城的热闹多,他跟他哥倒是没急着回,一直在京城里转悠呢!滞留到现在没有回,估计两人都有点纠结:是继续科举呢?还是以举人的身份去吏部找找机会。

朝廷每日都会贴告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