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7章 灼灼风华(43)一更

这冷冬寒天的拍戏,边上便是有电暖气,可还是冻的够呛,手都是木的。

搓热了,她开始码字。导演在一边一边吃一边看着。

这出戏是特别能刻画帝王形象的一出戏。

为什么呢?

因为对韩王的杀与不杀,对于取得第一个灭国之战胜利的秦王而言,他一定是斟酌过的。他不能杀!为什么呢?因为杀了韩王,其他五国的国君便不敢投降了,便要誓死与他为敌的。

所以,韩王不能杀。

而五年后,为何将乖顺的韩王给斩杀了呢?因为秦灭六国用时十年,五年的时间,叫秦国占了绝对的优势,他不再害怕硬对硬的碰撞了。若是留着此人,不过是叫那些旧部打着此人的旗号反叛罢了。既然如此,那就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而在这期间,燕王、齐王、赵王都没能得善终。

燕王喜投降了,在押解回秦国的时候,王翦没有给够燕王足够的吃穿用度,路途遥远,照顾不周,燕王喜死在半路上。

那么此时,王翦是怎么一个心理路程呢?他是否猜度到秦王对燕王想杀又杀不得的矛盾心理呢?于是,为主上分忧,以这样的方法除掉了投降的燕王喜。

而齐王和赵王两人,结局也差不多。他们投降了,也被押解回秦国了。可一个在幽禁中饿死了,一个流放岭南荒郊,不得善终。

秦国最后灭的是楚国和魏国。

楚国国君被贬为庶人,却活到寿终正寝。为何?秦王的心理路程是怎么样的?

不杀此人,是因为此人构不成威胁。因为末代楚国国君是篡位得来的江山,上位之时,秦国已经兵临城下,楚国的江山已经是岌岌可危。大敌当前之下,他不想着御敌于外,却谋篡了国君之位。此人,不得楚国人心。

那么,秦王又何须杀他?留着,才能彰显仁义呀!

而到了魏王,这就得一场大戏了。

魏王假投降,那是因为秦国水淹魏国国都大梁,魏国假不得不降。这才是一场王与王的对决。

魏王面对秦王,会说什么呢?水淹都城,百姓罹难,嬴政你心里可存仁义?可存庶民百姓?你为你的王图霸业,牺牲了何其多的性命。你为君,仁乎?义乎?

秦王会如何呢?历史的结局是,魏王假得以善终,他跟所有的普通百姓一样继续生活着。

所以,因为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无人可为敌了,才不杀此人了吗?

不是的!魏国国都被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