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4章

“子度也不必过谦,想要行万里路,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才能一路无阻。开国一脉筹办了一家书院,明年开始,每年年底,都会带着书院学子远行,看一看大乾的风土人情,从最底层的百姓观察,反思自己所学的不足。”

“届时子度应当已是举人了,不过我猜子度不会为官,而是准备继续参加春试。到时候子度可以随书院学子一同游历,待回来时金榜题名,岂不美哉?”

王宽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随后和贾琮一起笑了出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这么多女人,

大乾和明清两朝的制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科举这件事,

考中了举人之后,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在考进士了,

不想考了,可以自己上呈。

经过朝廷考核后,

或是担任地方教育官员,比如教谕这样的职位。

先安慰哪个?(月票加更)

又或许是补授知县,

不过什么时候能真正的轮到你,那就不一定了!

而教谕这种教育部门下放的官员,

几乎一辈子都没什么油水,

不过是博得一世名望罢了。

而自觉有能力的,都会去参加春试,

为的就是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磨砺。

或许十年,或许二十载后,

就会外放成为一方大员。

然后在磨砺个十年二十年,

回朝以后少说也是三品大员。

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了,

在想往上爬,就不是靠知识了,

而是靠手腕和本事,靠关系和忠诚。

对于其他人,贾琮不敢说百分百的肯定,

但是对王宽这个人,

贾琮绝对可以肯定他能中进士的。

10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成为举人后就放弃科考。

王宽对书院的事明显很是感兴趣,

笑着问道:

“伯爷,学生也听说过这书院,只是语焉不详。听说和外面的书院或者族学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伯爷可否为学生解惑?”

贾琮点了点头,

然后把书院的情况和王宽说了一遍。

然后笑着说道:

“自古以来,儒生都讲究君子六艺。可如今大乾的儒生已经逐渐的走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