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九章 大增兵

远祖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父亲董旸和哥哥董一奎都是一代名将。董一元本人长期驻守在蓟州、宣府、宁夏、延绥等地,战功累累,是个精熟于边事的老将。

在万历二十二年,就在朝鲜战场上谈判谈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董一元被调到了辽东担任总兵,接替李成梁之位。他跟杨镐、李如梅等人合作,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蒙古部的把兔儿,消除了一大威胁,大受万历皇帝褒奖。二十五年被弹劾去职,接替他的恰好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现在杨镐被弹劾丢官,李如梅又因为李如松之死而留在辽东。董一元战功卓著、资历老,又同时拥有宣大、辽东背景的将领,能镇得住场子,于是他被选中担任御倭总兵官,三月份抵达朝鲜,独带一路。

第三个人叫陈璘

这个人特殊在何处,只要看他的头衔就知道了:钦差统领水兵御倭总兵官。

他的到来,只意味着一件事:大明水师出动了。

在漫长的抗倭战争战事中,大明水师一直保持着沉默,原因有两点:

第一:在战争初期,朝廷无法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生怕他们佯攻朝鲜,实袭沿海,因此各地水师都以保卫地方为第一要务,不敢轻易北上集结。第二:等到日军的战略意图清晰了以后,又横空出世了一个李舜臣,打得日本水师七荤八素,朝鲜水师足可以应付,不需要大明水师千里迢迢赶过去。

所以在长达数年的战争和对峙中,一直缺少大明水师的身影,不是没想到,而是不需要。

在这期间,大明水军只有两次登场的机会。一次是在李如松攻克平壤以后,为从山东、天津等地向朝鲜运送补给物资的船队提供护航;一次是日军从汉城撤退以后,一支舰队在宋应昌的要求下南下全罗道,试图配合他偷袭釜山的计划。后来和议声起,这个计划无疾而终,于是这支舰队也就撤退了。

一直到丁酉再乱的漆川梁海战爆发,朝鲜水师全军覆没,经略邢玠才惊觉水师对于战局的重要性。尤其是蔚山之战后,日军在水面来去自如,让邢玠更痛感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来配合陆上攻势。李舜臣确实很能干,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里就那么几条船,袭扰可以,正经打仗就不够力了。

朝廷对邢玠的要求回应非常迅速,很快就派遣了以陈璘为首的广东水师前往助战。

陈璘是广东人,能征善战,尤其是擅长水战,在广东声名赫赫,声望连在北京的万历皇帝都有所耳闻。可惜他性格不是特別好,为人贪渎,曾因虐待士卒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