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3章

都不常见了,也就是个别年份出现过的昙花一现罢了,别的不说,仅仅以《资治通鉴》上的“大饥,人相食”出现了几次,平均几年一次,就足以说明古代的粮食生产是什么情况。

【答案是41次,人相食33次,平均40年一次足以记入史书的大规模饥荒,而这是饱食终日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恐怖。】

“算了,不看这糟心玩意儿了,说说看吧,工坊在我出征的这两年的情况”这两年大多数的时光都在外打仗,而现在回来了,安定下来,自然就要把工农业都挨个的巡视盘算一番才行。

“工坊这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还是老样子”一如过去数百年,商人的队伍从各处运来铜和锡,冶匠铸造成精致的铜器和青铜器,然后由商人再拉去其他地方出售,变成矿石、粮食、皮革等等。

“带我去看看”子受专门画出了一个城区在鹿台城和沫都作为专门的工业区,把所有的工坊和工匠都迁移了过去,好处是可以集中管理和生产,减少在城里城外烂地上折磨的时间的,同时,也加强了工匠的人身监管。

实际上,很多人回到过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喜欢学习现代的做法,解放工匠,解除这种人身监管,觉得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工匠积极性,实际上的真实后果却是——会跑路。

不发钱自然是会跑路,发钱更是会跑路,不发钱活不下去,跑路大家都能理解,学手艺就是为了恰饭,一门手艺学会了就是学会了,能靠着糊口,甚至传子传孙,而你不发工钱没饭吃,那要么是转行,要么就是跑去别人家手下。

这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发钱也会跑路呢?因为很简单,当他们有钱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如现代工厂一样扩大生产,研发技术吗?别闹了,是第一时间买房买地,甚至你都不要去指责古代的工匠死板,就是现代的工厂老板,有几个不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你发优厚的工资,那么有了闲钱的工匠,就必然会拿去买成土地置业,当买到一定的土地,他们就会变成地主,工作就会交给学徒来完成,自己对于手艺藏起来,变成家族传承的根基。

换句话说,你既失去了一个干活的大匠,他们也不会搞创新,甚至会把新技术藏起来,变得自己家族的秘传根基,并且将大部分的资源用于购置土地和宅邸,转为地主这样的“食利阶层”。

不过,任何人只要想一下也觉得很正常,在这个时代,民族尚未形成,你不可能和他们谈什么民族主义,国家归属感更是扯淡,又不能当官,为了“肉食者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