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十八

……本多没有料到,仅凭留在曼谷的一缕美丽而可爱的谜丝,就能轻而易举使他回到曾经给年轻时的自己带来极大苦恼的唯识论,回到那宏伟的大伽蓝般的大乘佛教的体系之中。

尽管如此,唯识毕竟是一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崇高的智慧宗教的殿堂,它以最周到而精密的理论,化解了一时否定“我”与“魂”的佛教,围绕轮回转生的“主体”而出现的理论上的困难。那错综复杂的哲学的组合,宛若曼谷拂晓的寺庙,以充满黎明的凉风与微光的幽玄的时间,贯穿着早晨淡青色的广大空间。

轮回和无我的矛盾,几个世纪都未能解决的矛盾,终于通过唯识解决了。是什么轮回于生死?或者往生于净土?究竟是什么?

……

本来,最早使用“唯识”一词的是印度的无着。无着的一生因他的名字于公元六世纪初叶,通过《金刚仙论》传往中国,所以有一半包裹于传说之中。唯识说本发端于《大乘阿毗达磨经》,如后来所阐述的那样,《阿毗达磨经》的一个偈子,成为唯识论最重要的核心。无着在其代表作《摄大乘论》中,将这些加以系统化了。因而,“阿毗达磨”在经、律、论三藏中,即为意味着“论”的梵语。因而,所谓《大乘阿毗达磨经》,等同于《大乘论经》。

我们平时以“六感”的精神作用而活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唯识论又先行建立了第七识即末那识,可以理解为是包含自我以及个人自我意识之全部。然而,唯识不止于此。还为未来之底里设想了阿赖耶识这种终极之识。如同汉译为“藏”,是保藏存在世界一切种子的一种识。

生命在活动。阿赖耶识在运动。这个识是总报的果体,包藏着一切活动结果的种子。所以我们的生存,毕竟只是阿赖耶识活动的结果。

这种识正如瀑布一样不断流动,飞洒白沫。虽然瀑布常在眼前,但一瞬一瞬的流水都不相同。水不断地相续流转,奔腾,水花四溅。

集无着之说为大成,著有《唯识三十颂》的世亲说过一句话:

<blockquote>

恒转如暴流。

</blockquote>

二十岁的本多为了清显而访问月修寺时,曾经听年老的门迹说过同样的话,当时他下意识地记住了这句话。

这又使他想起不久前印度之旅去阿旃陀的情景,当他走出似乎刚有人待过的僧院时,立即闯入眼帘的是落入瓦格河的一对瀑布。

抑或这一对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