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章

一七五四本。但是也可能是

甲戌后追记此书恢复原名经过。

庚本白文本" 嬷嬷" 有时候作" 嫫嫫" ,甲戌本第十六回更是"

嬷嬷" 、" 嫫嫫" 、" 妈妈" 相间。──" 嬷嬷" 是老年高等女仆的

职衔," 妈妈" 是小辈主人口头上对他们的尊称。但是甲戌本第十六

回赵嬷嬷有时作" 赵妈妈" ,是漏改的江南话。全抄本偶有吴语,

(注十)作者北方话纯熟后已经改掉了,南京话仍旧有,如" 好(音

耗)意" ,作" 故意" 解。(注十一)──戚本一律作" 嫫嫫"全抄

本统作" 姆姆" ──庚本第三十三回也有个" 老姆姆" (第七六一页),

戚本同,是漏网之鱼──与它通部用" 旷" 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本

底子是个早本,陆续抽换今本,起初今本的成份少,因此遇到" 俇"

字仍旧写作" 旷" ,迁就原有的许多" 旷" 字,免得涂改;为求统一,

后来也一直沿用下去。为了同一原因,无回末套语或诗联诸回,戚本、

全抄本都给添上" 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 二字底下缺诗联的也删了,

不然看上去不完整。

吴世昌与俞平伯同样认为甲戌本是书主或抄手集批充总批,以便

增加书价。(注十二)但是一方面有删批的潮流,而且删节得支离破

碎的楔子也普遍的被接受,显然一般对于书中没有故事性的部份不感

兴趣。多加总批,略厚一点的书不见得能多卖钱。

从戚本、全抄本看来,过录本擅改形式都是为了前后一致化。甲

戌本后两截扩充总批,为什么两次改变总批格式,回目后批改回目前

批,又改回后批?尤其可怪的是第十三至十六回忽然又兴出新款,每

回都有标题诗──头八回也只有五回有──而诗全缺," 诗云""诗曰

" 下留空白。如果" 诗云" 是原有的,书商为什么不删掉,免得看上

去残缺不全?

这些疑问且都按下不提,先来检视没问题的头八回。

前面说过,甲戌本外各本第一回总批是初名" 石头记" 的时期写

的,与第二回总批格式一样,同属早本。第二回总批有:通灵宝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