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一章 过年(上)

他们把工钱带回去,他们报名吃粮当兵!

徐一凡的第二镇招募本来就不容易,现在直隶东北口外那一带,已经不能象第一次招募一样,拿着他钦差练兵帮办大臣的头衔到处使了。北洋提防着他实力扩大呢!再说了,水运路运人马过来,成本太高,也要从头训练。现在能解决几千人,当真是喜出望外!除了补充野战部队,禁卫军工兵标不是也有了么?

对这几千新兵他也特别优待,过年前先不入营,发主食发副食,还有一点点酒,让他们不受拘束的过个肥年再说!

中国的老百姓,不论走到天涯海角,这祖宗的根儿都是丢不了的。顽强的守着自己传统,这几千准新兵在这儿,先不管有没有女人,自己就已经操办了起来。暂时居住的工棚粉刷一新,门神彩画都贴了出来,自己做饽饽,做年糕,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见面就大声问好请安,几个知己没事凑在一块儿喝个小酒……异国他乡上面过年的气氛,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

除了这些小工们,还有很多同样招募人员的事情在进行。在那些实验性工厂做工的有点技术的工人,还在从基础学科学起的学徒技工,从沿海各大城市招募来的熟练工甚至技师……只要每一个被以詹天佑为首的建设委员会管理层认为合格的人物,都一个个优秀的条件开了过去,要他们暂时不要回家过年,等候统一安排,徐大人和禁卫军这个团体,会为他们的前途负责到底……

徐一凡有他的考虑,现在放这些本来就准备留下,作为未来建设的核心骨干回去过年,过年再回来,又要安排统一疏散————朝鲜马上就是有大仗打的!这些精心培育,花了无数心血银子钱造就出来的一点儿人才,打没了几个,他可心疼!这一来一去,浪费的资源就大了,还不如等着他老丈人过来,统一安排这些人物的疏散。中间容出来的时间,说不定还能再上点儿课呢。

这事儿比他想象中进行得顺利,走的人是少数,留下的是多数。过年什么时候儿都能回去过,留在这里,就能和徐一凡签个长约,今后十几二十年饭碗都有保障,还有什么过节加班费!有些志气高的,还为能不浪费时间,多学一些这些新技术新学问而兴高采烈不已呢!

军队也差不离,徐一凡耽误不起将军队散回去过年,正在辛苦磨练的战斗技术战斗意志退化,再集中起来动员训练的时间。他的队伍本来就新得不能再新,还搁得住这个?先是胡萝卜送上,无论军官士兵,加发一月恩饷,历次战斗表现出色的还有奖励,全由马上成立,就是针对这次过年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