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两只肥羊

不提,十个字里有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完整地浏览一遍下来,只觉的两只眼睛生疼生疼。

难怪陛下只招他当面问话,这种玩意儿要是呈到御前,简直就是有辱圣目。

“大人……准备写本什么书?”

杨休羡艰难地问道。

“出本菜谱。”

万达尴尬地笑了笑,看到杨休羡全然不相信的眼神,他正色道,“不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这可不是随口瞎扯,而是早就预谋好的了。

去年他在给锦衣卫后厨众人做培训的时候,就写了好几个菜的做法。经过实践,大大提升了衙门伙夫的水平,得到了锦衣卫全体上下的认可。

那些写在公文废纸上的做菜指南,就堆在北镇抚司膳堂揉面用的桌子上,刚巧被进来翻东西吃的邱子晋看到了。

小邱同学首先对万达的书法和大白话文笔冷嘲热讽了一番,接着就向他提议——要不我们出一本食谱吧!

话说这里还是大明成化年呢,被后世吃货们奉为圣经的《随园食单》,其作者袁枚的太祖父估计还没出生。

但是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各种饮食类书籍还是不少的,毕竟我国的吃货传统可谓上下五千年,文人士大夫们中也有不少的老饕。

隋唐时期就有《食经》、《烧尾食单》,里面记录了各种寒食点心的做法。还有“生羊烩”、“碎金饭”、“含浆饼”、“月华饭”等羹、饼、饭的掌故和制作方法。真是光看名字就觉得口舌生香。

到了宋朝,随着市民文化空前发展,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美食书籍。有陶谷的《清异录》、陈达叟的《本心斋食谱》,而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一直到现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南宋美食指南,记录了一百多种美食。

反正小邱同学自己承认,他半夜里读书读得发困了,就找几本食谱来看看。咽咽口水,心满意足后,再继续“之乎者也”“敬天法祖”。

“怎么样?大人你来写食谱,我来给你润色……到时候我再编一些故事,画几幅图插在菜谱里,让这本书‘色香味俱全’,保证畅销——稿费很多的。”

邱子晋同学循循善诱。

听到“稿费”两个字,本来还在纠结的万达终于点了点头。

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先写二十个家常菜的做法试试水,邱子晋来帮忙找书商付梓。

到时候赚了钱,两个人三七开,他七,小邱三。

邱子晋表示,写文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