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五章 我那懵懂的童年啊

,再掰成碎块,拿到太阳底下晾晒。

正忙活着呢,根嫂子领着小巴拉过来串门,直接就接手了田小胖的工作,这个活计,还是妇女干起来比较拿手。

要说起东北的大酱,那绝对是一绝。属于纯天然发酵的产物,每家每户都离不开。

一般都是年前年后就开始烀酱豆子,就是挑选上好的黄豆,放到大锅里面小火慢慢烀,通常都要烀上一宿。第二天再用酱杵子捣碎,然后摔成一块一块长方体形状的酱块子,外面再用纸包裹,放到稍微热乎点的地方,慢慢自然发酵,这个发酵过程,一般要持续好几个月。

等到农历四月末五月初,选一个好日子,最好是晴天,或者四月二十八,或者五月初五等等,才把酱块子洗刷干净,掰成小块,晾晒之后放到酱缸里。再兑上适当的水和盐,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前期工作。

但这远远不算完,最重要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每天清晨和傍晚,家家户户都要掀开酱缸,然后开始用酱杵子反反复复在酱缸里上上下下地捣着,这个过程,称之为“打耙”,一般要持续一个多月。

一边打耙,还要拿着饭勺子,一边把酱缸上面的沫子之类的脏东西舀出去,这样才会没有异味。有些人家比较懒,打耙时间短,大酱就一股臭脚丫子味,难吃死了。

酱缸在阳光下慢慢发酵,慢慢酝酿,一个多月之后,差不多就可以吃了。谁家大酱的好坏不用尝,只要在打耙的时候一走一过,用鼻子闻闻,就能知道好赖。

要是上好的大酱,远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酱香,这时候要是从小园子里摘一根黄瓜,到酱缸里稍微蘸点大酱,咬上一口,黄瓜的清香配上大酱的浓香,那味道简直绝了,保证你能记一辈子。

等到了秋天,在酱缸里还可以腌点咸黄瓜啦,嫩豆角啦,瓜瓢啦,还有芹菜叶,用纱布包上,扔到酱缸里面腌着,吃饺子的时候,蘸点芹菜包里面的汤汁,感觉比蘸酱油有滋味。

早年间,物质匮乏的时候,家里来人去客的时候,酱缸咸菜也算一盘菜呢。

到了晚上,田小胖也搬个板凳,像模像样坐在酱缸前面打耙,然后小白就贼眉鼠眼凑上来,大概是瞧着酱杵子比较好玩,磨磨唧唧非要上手,田小胖也只好让给它。

小猴子一下一下,还蛮像那么回事。一般这活,都是家里的老奶奶做的,老人有耐心烦儿,坐在那不急不躁,每次要打够一千下才结束。

老奶奶坐在酱缸前,慢慢地捣着,似乎她们手中捣的不是酱汤,而是流逝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