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十分干脆利落的就投了,双方于阵前交换俘虏,没得交换的就支付赎金,最后有苏出质子,进贡,请为附庸,战争结束。

至于说那些没钱赎身的战俘(主要是对方国人)就只能被押送回沫都作为人牲献祭掉,而有钱赎身的就交钱赎身,回家。

此时的战争模式和后世完全不同,因而一些后世觉得匪夷所思的困惑,在此时才是无稽之谈,比如说战争绵延时间长,为什么不吃有苏的粮食过冬,为什么大雪封路就全部死光。

因为这些可不是后世的常备军和职业军人,他们打完仗需要第一时间返回自己的封地,不然的话,就算靠吃有苏的粮食过冬,回去的时候,你家里早就给野人洗干净了。

别说商周时期,就算到了汉唐都是这样,战争里面一场作战行动最多只能两三个月,否则要么粮草不足,要么后方耽误农时,要么人人思归士气全无,根本没法打。

更别说粮食的筹集问题,小白们总以为敌人的粮食是后世一样堆在超市的,只需要伸手拿就是了,而它们会自动的,飞快的,不需要通过道路运输的就从遍布有苏部领地的各个村、邑、城汇聚起来,变成供大军取用的军粮。

所以,别说商周,就算是汉唐,都没法在大雪封路的情况下保证在外大军活下去,全军覆没就是唯一下场,根本不是什么想当然的吃敌人的粮食的事情,因为敌人的粮食没有摆在路边堆积如山,就等你拿来吃。

大雪封路不仅大军无法行动,也意味着敌我双方都没法把遍布领土的分散的粮食集中起来,而单独抢劫最近的几个村落部族存的那点粮食……大概就是你饿死的时间往后推个一两天吧,没什么意义。

要知道,子受出征之前,光是沫都周围就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在此之前,各地诸侯准备的时间还要长一些,这还是出征距离不远,大部分的路程都是在自己的领地上行进,命令沿途方国提供军粮补给的基础上的。

如果真的要在有苏部落的地盘上散鸭子抢劫的话,抢的食物还不见得够路上的消耗,运粮这种事情,百里折半是古代战争的基本常识——也就是一斤粮食运输到一百里外,运输者直接就能吃一半。

所以,后世的很多所谓军事常识,在此时反而是谬误的,除非子受整出卡车运输或者搞出船舶工业,且作战区域在水域辐射范围内,使用水运。

开什么玩笑,他这会儿连独轮车都没有几台,粮食收集和运输得靠人抗马驮牛车慢慢拉的,一斤粮食正常天气下从有苏的各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