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后记

个有趣的结论,也就是我们在寻找的是一个催化剂——两种物质仅有在第三种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反应,而这第三种物质显然没有参与反应,并且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这个案子的基调。它意味着X出现的地方就会有罪行发生——但X并没有主动参与这些犯罪。

这是多么特别、反常的情况啊!我发现,在我的职业生涯接近尾声的时候,终于遇见了一个完美的凶手,这个凶手所创造的手段可以确保他本人永远不会因犯罪而受到惩罚。

的确十分奇特。但这样的手段并不新鲜,类似的情况古已有之。这时我给你留的第一条“线索”就要派上用场了。戏剧《奥赛罗》。这部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极为精彩,其中就出现了X的原型。一个完美的凶手。苔丝狄蒙娜的死、凯西奥的死——的确,包括奥赛罗本人的死——都是伊阿古所为,都是他精心策划、亲自实施的。并且他仍然能置身世外,不会受到怀疑——也不可能受到怀疑。我的朋友,于是贵国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不得不面对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两难局面。要拆穿伊阿古的真相,他只能借助于一些笨拙的道具——比如那块手帕——而这种东西与伊阿古惯用的手段根本不相符,并且我确信他肯定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是的,那就是犯罪艺术的最高境界。甚至不需要任何直接的表示。他总是制止他人的暴力行为,装作惊恐地挑起人们心中并不存在的猜忌!

同样的手段也见于《约翰·弗格森》精彩的第三章,其中讲述了“白痴”克鲁蒂·约翰如何引诱别人去杀死一个他自己讨厌的人。这是对心理暗示的绝佳描述。

现在你应该意识到了,黑斯廷斯。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杀人犯。每个人心中都会时不时地生出杀人的意愿——虽然不是杀人的意志。我们经常会感觉或者听到别人说:“她让我怒不可遏,真恨不得杀了她!”“B竟然说我这个那个,杀了他都不过分!”“我气急了,差点儿杀了他!”以上这些表述全部千真万确。在这样的时候,人的头脑是十分清醒的。你想要杀死某人。但你没有付诸实施。你的意志要凌驾于你的欲望之上。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我知道这样一个孩子,被他的小猫惹急了,说“站住别动,否则我就砸你的头把你打死”,然后他真的这样做了——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他的小猫咪已经永远离开他了,于是惊慌和恐惧从心底升起,因为这个孩子其实很喜欢他的小猫咪。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有杀人的潜质。而X的手段就是这样,他并不直接挑起你杀人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