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 南洋北洋 第三十四章 徐一凡升官?

双重国籍的概念,知道了在南洋有数百万血脉相连的同胞。知道了任何国家,遇到这种暴行,第一选择就是以展示武力,来保护侨民。知道了兵船就是大清浮动的国土,知道了爪哇华人数百年的血泪历史……知道了徐一凡想告诉大清臣民的所有一切!

那份楚万里拼了老命,趁着荷兰殖民当局还没有完全恢复爪哇秩序,偷偷占领了泗水水电报房,发出的电报。给了谭嗣同大量第一手的素材。谭公子的清流热血,在接到了有徐一凡署名的这份电报,简直就是在沸腾啊!

大清时报这第二刊一出,顿时洛阳纸贵。大清上下,除了朝廷和总理衙门南北洋衙门一时失声儿,震惊得来不及做出反应之外。民间顿时就沸沸扬扬了起来,热闹得跟什么似的。

清季以降。光绪十八十九年期间,正是最沉闷阴沉的时候儿。洪杨之乱以后,整个国家,整个统治机构借着最后几位名臣,回光返照般的热闹激动了一阵儿。建立海军,收复新疆,平定回乱,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到了现在,又像是耗尽了最后一分元气儿,到了最死气沉沉的时候儿。国势大家都知道在缓慢滑落,内忧外患连在一起,四处袭人。上下都是能敷衍就是敷衍,只是弥补着这个四下漏气儿的局面。这铁屋子里面儿,都已经觉着快闷得透不过气儿来了,可是偏偏没有人振臂一呼,给整个大清带来一种扬眉吐气,耳目一新的感觉。

到了光绪十九年的今天,一个在民间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道台钦差委员,居然做出了这么震动天下,让老百姓们觉着腰杆儿都硬了几分的一桩大事儿出来!

整个大清,只要大清时报传播的地方儿,都沉浸了在对这件炮轰泗水的传奇故事的讨论、赞美、鼓吹、分析当中。

※※※

茶馆里面儿议论的声音嗡嗡嗡嗡的越来越大,像是开了锅的澡堂子一般。会友三人组也在旁边儿听得聚精会神。这些日子,王五可没少替自己这个兄弟担着心思!军国交涉大事儿,他是半分也不懂的。一边儿也觉着扬眉吐气儿,一边儿也是下意识的担心,我这兄弟,不要落个忠臣孝子,反而被朝廷奸臣陷害了!整日价的就带着几个人坐在茶馆酒肆里面儿,竖着耳朵听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议论。镖局子的事儿,都怎么没心思打理了。

就在人们已经议论得拍桌子打板凳,就跟是他们下令炮轰泗水一般的时候儿。就看见一个个子高挑得出奇的女孩子,背着一个紫花皮儿的包袱。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眨着,咬着嘴唇儿朝知客居茶馆走来。一帮拖着鼻涕的小屁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