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读。
第一条,戒奢侈,崇节俭。
杨守素就说,“王爷与王妃已经很节俭了,不能再俭省了。”
四爷摆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人折子上,特意提节俭,这已然在说,皇室所耗颇大。官家自身是极其节俭的,只是官家身边的人并非如此。”
没接触过赵祯的人:“……”一时不能理解这个意思。
就是说他可以过的很简朴,但舍不得身边的人跟着他受苦。可一个人的开销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呢?难道不是身边的人跟着鸡犬升天,所耗才多的嘛。
不过这么一说,大家对赵祯这个大宋皇帝便有了一些了解了。
哦!他是这样一个人呀。
紧跟着第二条,范仲淹建议,裁减冗兵,减少冗官。
这话一出来,瞬间这议事厅就紧绷了,“冗官难减,除非有地方容纳。若是他们动心思到雍郡,只怕会有些麻烦。”
四爷示意这项记下来,很可能大宋朝廷会有这一方面的考量。
紧跟着的一条是:实行通商,便利百姓。
野利仁荣就说,“大宋商业发达,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位范大人提此谏言,是说该叫小老百姓能自由的经商?”
四爷点头,“大宋虽商业发达,然则,弊端是垄断在大商家手里。要想从大商家的垄断中取利给百姓,就需得调整商税。”
其他人就听懂了,完颜石鲁就说,“这就是看叫一家哭呢?还是叫一路哭?”
是这个道理!辖制大商家,哭的只一家;不辖制大商家,那就得一路的小百姓哭。
桐桐在外面听了一会子,就转身走了。
范仲淹的谏言都基本切症,全点在了大宋朝廷的弊病上了。他的改革之所以注定失败,那就是因为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商家的利益。
其实,他现在的很多提法,跟之后的‘庆历新政’的一些做法是切合的。他意识到了问题,但没有改革成功。
这个折子送到赵祯手里,赵祯会怎么去想,咱也不能知道。但是,四爷把这个折子拿到议事厅,当一件正经事在跟部属讨论。
讨论这个之后,对大宋了解不多的也都知道大宋朝廷的毛病在什么地方了。一方面,心理上绝对不会想着去依附大宋,因为瞧不上大宋了;另一方面,了解对方同时,咱们也引以为戒。
换言之,四爷在统一思想。我可以嘴上嚷着雍郡是大宋的一部分,但下面的人不能傻呵呵的真这么去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