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事件管理者(5)

问题出在哪里。

该怎样才能阻止戚余臣频繁的自杀行为?

琢磨这两个问题时,姜意眠不得不想起一句话:经历塑造人。

都说人的过往造就现在,人们经历的一切都刻在他的脸庞。

但事实上,即便拥有一样的过去,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现状与未来;

即便经历留下的痕迹不可磨灭,至少在其深浅、形态方面,也可以产生微妙的诧异。

这些区别,归根究底,是因为人们性格不同。

当然,不可否认,经历对性格有所影响,是性格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过放眼医院产房里,连初生的婴幼儿,有哭,有笑,既有苦大仇深皱着眉毛,也有没心没肺呼呼大睡的。足以说明人生来就有性格。

在绝大多人生版本中,戚余臣都有着忧郁、沉默,又感性脆弱的特质。

他的那份沉默,比起裴一默的温顺,刀疤的静默,陆尧的冷漠,更多是一种长期消极状态。

就像一个生活在正常社会里的疯子,一个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

戚余臣没办法理解这个世界运转的核心,又无力掩饰、难以忽视自己的古怪。

他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错误,难怪弄得自己精疲力竭,万念俱灰,一次次毫不留恋的死去。

他生来就如此?

应该不至于。

那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什么时候?

倏地一下,某样东西从记忆里冒了出来。

姜意眠删去「心脏病」与「请假失败」,成功又回到那间逼仄的出租屋之中。

推倒床头那只纸板箱,找到相册,打开第一页——

果然,她记得没错。

2003年的全家福纪念照,那时,戚余臣是笑着的。

他什么时候不再笑了?

制作这本相册的人一定十分细心,而且相当重视戚余臣的存在,几乎一点不落地将他的成长过程记录在册,大大方便姜意眠寻找想要的答案。

初生,爬行。

从搭着爸妈的手颤颤巍巍站直身体,到牙牙学语,上幼儿园。

这些岁月里,戚余臣总是被打扮得体体面面、漂漂亮亮。

稚嫩的脸上偶尔挂一抹秀气的笑,笑弧极其克制,依稀潜藏一似郁色的影子,不大像个孩子。

但总归笑着。

直到2007年7月6日,他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