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0章 转机

听了徐平的话,杨告和王拱辰等人面面相觑,乖乖回到了官厅里。

阎文应是吕夷简在皇宫里的眼线,尽人皆知,除了瞒住一个皇帝赵祯。这是因为赵祯相信吕夷简,别人向他告发,又拿不到证据,传言他当然不信。有了这个机会,朝里跟吕夷简不对付的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虽然依附吕夷简,但却为人正直眼里不揉沙子的,必然会对阎文应死追猛打,不会轻易放过他。毒死皇后,虽然是已经废掉的,哪怕就是外朝有吕夷简周旋,阎文应能够躲过去那才是奇迹。

徐平到底不在京城,对具体的情况不清楚,这个时候不能贸然掺和进去。等到朝廷里的官员找出蛛丝马迹,那个时候再痛打落水狗不迟。

动手的时候要谨慎,打狗就要打死。只要把阎文应逐出皇宫,便就断了吕夷简的一条臂膀,有这个机会,徐平最少也要把阎文应赶出京城。

对废郭皇后的突然离世,京西路的官员保持了沉默。只有直集贤院王尧臣以留守司的名义上奏,要求推鞠给郭皇后治病的医者,不过奏章被政事堂压下,没有送进皇宫。

等到五日之后朝报再次送到洛阳,才由谏院打开了突破口。

此时知谏院的是高若讷,还有姚仲孙。姚仲孙是大中祥符年间状元姚晔的儿子,就是那个上次中状元的张唐卿大相国寺题诗“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被人补了两句“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里说的姚晔。姚晔中状元之后很快身亡,官终著作佐郎,不到朝官。还好儿子争气,姚仲孙再中进士,积官到起居舍人知谏院。

高若讷和姚仲孙上奏弹劾阎文应,里面有一个细节。南郊之前的一夜,赵祯下命第二天宿在太庙,阎文应喝斥医官,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结果第二天郭后就暴薨,当时在场的人都怀疑是阎文应命医官下毒,毒死了郭皇后。

这样的细节别人是不好拿着去弹劾官员的,谏院就合适。他们是风闻奏事。而且可以不吐露消息来源。阎文应有杀人的动机,这一个细节再与事实对上,就需多说了。

谏院的奏章上去,京城里的官员连番上奏,要求严惩阎文应。

徐平拿着朝报,看了良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到要求严审当时的医官和阎文应的奏章,上书的官员,众口一词的只是处置阎文应。郭皇后的死,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了一桩政治事件。

皇后中毒,当然是不好查。是废后也就罢了,下葬的时候赵祯却命以皇后礼,总不能再重新开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