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9章 前途未卜

齐天皇后养耶律宗之,却极尽慈爱,可用一个慈字来概括。

同样是幼年登基,大宋临朝称制的是刘太后,赵祯生母李宸妃至死未与子相认。而契丹临朝称制的却是萧耨斤,儿子登基,他自立皇太后,自己决定临朝称制。而养大耶律宗真的齐天皇后萧菩萨哥,则被萧耨斤诬以谋反罪名赐死。赵祯是刘太后老死亲政,耶律宗真则是萧耨斤嫌他大了亲政,要废了之后再立其弟耶律重元。结果耶律重元却跑去了告诉耶律宗真,耶律宗真果断带兵囚禁了萧耨斤,株其党羽,由此亲政。

同样是临朝称制的太后,同样有野心,刘太后虽然也有一点小动作,但总体上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萧耨斤则贪暴好杀,广织党羽,扶持她的家族。

从表面上看,如果刘太后与齐天皇后对换,李宸妃与萧耨斤对换,则皆大欢喜。实则不然,契丹出不了刘太后,而大宋也不会允许萧耨斤上位,这是根本的文化差异。

赵祯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个普通人的脉脉温情,大宋朝臣与刘太后,充分演绎了什么是皇家无私事。赵祯的个人情感被置于最不重要的位置,一切为了朝政稳定。而耶律宗真成长的过程中,萧耨斤和契丹贵族们,则充分表演了怎么把国家大政变成一场家族闹剧。

从赵祯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会羡慕耶律宗真的遭遇。自己很克制,生母李宸妃也非常克制,朝臣更加克制。李宸妃如果能当太后,则一切完美。但作为一个帝王,赵祯却知道那是不可能得到的,他和耶律宗真的遭遇是由双方不同的政治基础造成的。

而耶律宗真又何尝不羡慕赵祯?什么母子的脉脉温情,他同样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生母上位没有给他带来丝毫温情,反而家庭撕裂,反目成仇。对于汉化的向往,仅有他这成长的经历就够了。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耶律宗真更加偏向大宋,而讨厌元昊。他自己是主张汉化的,而元昊则是反汉化的,从价值取向上两人就截然相反。

什么是汉化?什么是胡风?其实元昊登基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衣毛皮,事畜牧。游牧文化就是胡风,农耕文化就是汉化。统治集团根基在中原农耕地区,如果还保持胡风,则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应。不进行汉化,他们的统治无从进行,只能做抢掠的强盗,而无法建立长时期的统治。只要进入中原的游牧集团,才会面临这一问题。

契丹同样在面临这一难题,随着统治中心越来越移往幽燕汉文化地区,统治阶层中汉化越来越深入。外面的表象之一,就是如耶律宗真这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