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东宫,晨光熹微。

正该是寂籁的时辰,朱红的宫墙庭院内,往日再规矩不过的宫女太监们,三三两两,缩着肩膀,站在庭院里,面上仍留有仓惶惊色。先前的乱象,显然打破了这座宫殿原有的平静。

这时,朱红精雅的隔扇门打开了。

太子妃踏了出来,身后跟着个相貌稳重的嬷嬷,主仆二人站定,太子妃环视庭院,神情无异,仿佛方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在她的目光之下,惊慌失措的宫人们,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太子妃身侧的嬷嬷宁氏见状,替主子开口,“什么时辰了,在这里呆站着做什么,手上的活都忙完了?”

宫女太监们怔怔,像是被骂醒了一样,俱行礼后,便一哄而散了。

往日这样没规矩,宁嬷嬷自然是要大发一番脾气的,可今日,她却只当做没瞧见。太子妃也没在意,转身回屋,无人瞥见她的神色,往日端庄温和的脸上,藏不住的厌烦。

直至视线落在卧在榻上的女儿,眼见她揉着惺忪睡眼,朝远处的母亲,伸出一双白嫩的手臂,声音也嫩嫩的,“母妃……”

太子妃神情倏地柔和下来,上前几步,环住女儿,幼嫩双臂环在她的脖颈处,软趴趴的,似蓬松的棉花一般。露出柔和的笑容,“嗯,母妃在。”

直到现在,没人觉得,宣帝会真的严惩太子。太子妃不觉得,皇后不觉得,就连太子本人,都没那么怕。他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不过碰了个农妇,比之以往那桩桩件件荒唐事,简直不值一提,如何就闹得这样沸沸扬扬了。

有那么严重吗?

这些朝臣是不是太小题大作了些?

刘兆压根没将这案子放在心上,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何时真的同罪过了?倒是父皇,那日父皇诏他过去,因他传话放孙韬入城一事,勃然大怒,斥他目无法纪,罔顾圣意,还问他是姓孙,还是姓刘。

那日后,舅舅就被撤了官,当朝挨了板子。

刘兆虽一贯愚钝,一门心思都扑在玩乐之上,到了今日,也隐隐觉得哪里不大对,思来想去,总觉得要做些什么才行。只是孙家闭门,往日幕僚亲信也都被带走收监了,刘兆也无人可与商议,苦思冥想半日,只潦草想出个写陈情奏本的法子。

但陈情二字,要的便是“情真意切”、“言辞恳切”。刘兆荒废学业多年,往日多有亲信代笔,如今一时寻不到亲信,碍于情面,又不愿将自己被宣帝责骂一事宣之于口,便硬着头皮自己动笔,写写停停,抓耳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