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3章 橘青登和橘隆之的碰会面!【5200】

这在江户时代,已属人人艳羡的收入水平。

“给金”——光从名字来看,便知这种支付方式是直接发放现金。

领取给金的武士皆为社会等级较低的下等武士。

地位最低的武士每年只能拿3两一分。

一分相当于1\/4两。

这种每年只能拿3两1分的微薄薪金的武士,被蔑称为“三一武士”。

“三一武士”的生活水平……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莫说娶妻生子了,连自己都很难养活,生活水平基本与贫农相当。

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三一武士们甚至曾闹过因去不起最廉价的冈场所(地下窑子),故跑到宿屋(旅店)墙外去偷听**之事,沦为一时笑柄。

江户时代的经济采用“米本位”,即米价是所有商品的定价基准。

简单来说,江户时代的米就相当于21世纪的黄金,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知行武士”也好,“扶持米武士”也罢,都必须把贡租和禄米换成货币,方能维持他们的日常生计。

总不可能每天背着个米袋子,以“物物交换”的原始方式,用米去购置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因此,拥有知行和领取扶持米的武士们,自然是要想法子将米换成钱,然后用钱去买商品。

于是,一种专门经营大名贡租和武士俸禄的特殊商人,如江户的“札差”、大坂的“藏屋敷”、“挂屋”等应运而生。

“札”就是武士领禄米的凭证,领取人的名字用刀刻在竹片上。日语里“差”这个字有“塞、插”的意思,“札差”的名字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这种商人用钱来收武士们的米,然后再把这些米集中起来贩卖给米商。

武士们用米换钱的时候当然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以江户的札差为例:札差买米的费率,为每百俵米收取金1分。

而札差把米卖给米商的时候,也要收取手续费,费率为每百俵米收取金2分。

也就是说,札差们每经手一百俵的米,就能赚取3\/4两的手续费——所谓的“暴利”,不外如是。

在浅草附近的隅田川岸边,有着51个幕府的大粮仓,此地同时也是幕府发放禄米的地方。

为了便于交易,札差皆在藏前开设名为“藏宿”的店铺。

“藏”在日语里乃仓库的意思。藏前也就是仓库前。

一座座藏宿在幕府的粮仓附近沿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