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卷九 暗流涌动 第十七章 殊途同归

是在对外扩张上建功立业。如果王元庆主动制造南亚危机,不正好中了我们的下怀吗?王元庆如此精明,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也就不大可能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元庆不知情。”

“既然如此,王元庆为什么要制造南亚冲突?”

“很简单,王元庆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推动政治改革。”

布鲁德林的眉头跳了几下,朝总统看了过去。

韦斯特伍德沉思一阵,说道:“能否说得更明确一点?”

“看过王元庆个人资料的人都应该知道,与前任相比,王元庆的基础并不牢固。”汤马脑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了解远超其他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应该知道,不管在什么时期,中国的政治家都需要军人的支持。王元庆在日本战争后期发起政治改革。不是说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才想到政治改革,而是在这个时候才具备政治改革的基础。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军队的绝对支持是政治改革得已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事实证明,政治改革肯定遇到了来自军队的阻力,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不但需要军队的全力支持,还要想方设法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消除最大的阻力与最大的潜在危险。能够达到目的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场战争。日本战争,让王元庆的军事威望超越了赵润东,成为中国军人的“精神领袖”只要再次击败印度,王元庆在军队内的威望将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甚至有可能超越当年的纪佑国。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调整军队结果,特别是人事安排。能够不动神色的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而不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

韦斯特伍德与布鲁德林点了点头,认同了汤马驰的分析。

“可是,”内维德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样的话,不是正好与杜奇威部长的分析完全相反了吗?”

“杜奇威将军小值实情。自然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汤马驰微微篓刁,仇把内维德的话当回事。“发动战争,中国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至少在军事问题上,杜奇威将军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中国不可能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更不可能拿十七亿印度人的生死存亡开玩笑。问题是。王元庆不见得要彻底打垮印度。发动战年的目的是推动改革,也就没有必要使战争规模扩大,完全可以针对藏南地区。以印度的军事实力,中国有绝对的把握收复藏南地区,甚至帮助巴基斯坦攻占克什米尔南部地区。达到目的后,王元庆肯定会立即收手,或者借助国际舆论迫使印度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只要战争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