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婚姻也需要学习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婚姻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为亲密和最为紧密的关系……”我初次听到此话,先是惊奇,然后有些不以为然。我想,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甚至祖孙关系,难道不是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关系吗?我们不是都有这样的经验吗——母亲的怀抱和父亲的臂膀,是我们永久依傍的港湾!

那位心理学家接着说,爱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在某些动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一种本能。比如,一只母鹿在饿狮袭来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仔鹿的生命……动物界重复过无数次这般可歌可泣的场景,想来谁都不会怀疑。但是,爱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个体,直至结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只有人类社会中才会存在。它在习俗和法律上被称为婚姻。因此,婚姻是一个创举,是一种进化,是一门艺术,在它中间,包藏着人类所有品质和关系的总和。它的基础应该是爱。

婚姻实质上是一个中性词。也就是说,它可以分为好的婚姻和不好的婚姻。高贵与卑鄙、真诚与虚伪、宽宥与刻薄、奉献与索取、提携与拖累、升华与堕落……凡此种种人类精神世界的状态,都可以在婚姻中找到它们的模型。试想一下,两个性别、背景、教养、性格、职业、爱好等都不同的人走到一个屋檐下,四目相对朝夕与共,那确是一种肝胆相照“图穷匕首见”的赤裸裸的真实。矛盾终将暴露,摩擦必然产生,理解和退让是润滑油,共勉和并进是婚姻的理想状态。在婚姻中,人们将被迫学习交流和谅解,在这种缩小了的世界中,模拟着整个人生的风云。

研究婚姻是一个大题目,尤其对准备走进婚姻的青年人来说,更应该是必修课。但在现实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的古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像只要年纪到了,去婚嫁就是了,至于婚嫁之后的事,男女青年自会料理。在我们的文化中,把对于婚姻的了解和把握,看成是一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岁数到了,自然无师自通。这种想法带有原始社会的遗风,把婚姻的内核几乎等同于性的本能。但是,人类进化到今天,婚姻关系绝不仅仅是性的结合,而有了更为深邃宽广的内容。如果说单纯的生理机能还可待自然法则来开启,但是婚姻的社会性,是必须学习才能掌握的。可惜,我们的学校是不提倡谈恋爱的,既然连前奏都在禁止之列,那么,主题就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了。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我们期待着更多高质量的婚姻,即将走入婚姻家庭的成员对此重大事件却是云山雾罩、不甚了了。他们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