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

第二篇论文也很快通过了。

《自然·通讯》的编辑部特地给乔御发来了邮件, 调侃说按照这种一月一篇的速度,基因实验室很快就能完成HSC的体外扩增工作了。

当然, 编辑也只是说说而已。

从《分泌蛋白GPI-80在造血干细胞中的阻断与促进作用》到《体外造血干细胞扩增》,起码还有十个论文要走。

王小明开心的看着寄回来的《自然·通讯》, 盯着二作里自己的名字,爱惜地摸了摸这页纸。

他本科是燕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来到了燕京大学。

从大一开始, 王小明就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能印在顶级期刊上, 为此努力了无数个日夜。

然而,比入错行更可怕的是选错导师。

王小明已经蹉跎了两年。他知道自己还年轻,但是也知道, 有些事不是年轻就能有未来。

幸好遇到了乔御。仅仅是三个月,他发表的论文已经比过去两年加起来还要多。

而且还不是什么小期刊。

王小明觉得自己已经满足了。

等他老了以后,也可以拿着一本期刊, 和自己的儿子吹牛逼。

你爹我年轻的时候差点成了科学家。

王小明给自己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深吸一口气,拍了拍乔御的肩膀。

对方轻轻转过头, 询问:“怎么了?”

王小明推了推眼镜:“我是来向您辞职的……”

乔御十分意外:“怎么了?为什么要辞职。”

虽然如今自己也能使唤七八个科研狗,但是不是每个技工都像王小明这么好用。

王小明雅思7.0分,自学过高等数学,本科化学研究生生物, 学习能力强,悟性高,任劳任怨, 对面前的实验也非常熟悉了。

再找这么一号人,说大海捞针可能有些夸张,但是鱼塘捞鱼的程度,总归是有的。

王小明定神,给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我还差半年就学硕毕业了,要去准备论文……”

乔御眉头一皱,感觉事情并不简单:“我记得,学校有规定;说如果研究生在读期间以一作身份在SCI二区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可以用这篇论文去参与毕业答辩。”*

大多情况下,同时进行两个实验,已经超过一名普通科研员的极限。

而有时实验在关键的时候,又不能缺人。让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