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章

“……”

合着又成他的不对了?

第十六章 都给我加班!

邓凯先前对好友半夜吵他起床的怨气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现在只感觉自己即将见证一个计算机前沿科学界的一个新历史。

其实之前就有很多人笑过他,因为邓凯目前研究的方向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重大突破了。

虽然文字图像识别以及语音识别技术早就已经商用,但实际上离他们这些搞学术的人心中的梦想,还差的很多。

他们想要的是一种真正的智能化技术。

而这种真正的智能化,就是让机器代替人的五感,分辨出大千世界的各种特征。

可是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模式识别这条路确实已经被发掘到极限了。

最近几年关于这个领域的论文,也都是一些用来混毕业的水文。

内容也无非都是跨学科的应用案例,或者结合前人的算法,自己做一点优化。

可这么多的“成果”,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到底有多少提升?

答案是0。

毕竟发论文是一回事,使用论文中的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突破性的变革。

但是现在不同了,摆在邓凯面前的,就是一场剧烈的变革。

这篇文章里,通过将模式识别的各个领域汇总在一起,将最底层的逻辑完全推翻,给他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他既不是在用人类的思维去教机器学习。

也不是用机器的思维去教机器学习。

而是通过剖析信息的本质,教会机器如何去认清楚外界产生和传递的所有信息量,并形成数据化的模型。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但是,这样做可行吗?

虽然文章中运用了很多香农的理论,也通过大量的计算验证推演除了新的公式,但是其是否真实可行,还是一个问号。

需要验算。

“我说老黄,你确定这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写出来的论文,而不是……国际上刚发表的?”

“国际上刚发表的……你觉得可能吗?”

确实,如果这样的成果被发表出来,那他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GuYu……还真是我们的人啊。”

邓凯翻回到论文的第一页,看到了上面的作者名字。

当然,也看到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