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征程(19)
酒会认识了很多的人,而后报纸上接连的刊登相关的报道。
嗣谒和桐桐的侧面照赫然刊登在报纸上,认识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不管哪个年代,这长相好都占便宜的。从风度到气质,从言谈到举止,好的修养和游刃有余的应对,叫两人迅速的融入了这个圈子。
但大众的关注度很多都不在这个人干了什么,而在于上层圈子里都发生什么样的事了。就是这么一种追捧。
李伯民帮着打开了这么一扇大门,那其他的事情,就得嗣谒和自己去趟了。
嗣谒在酒会上,认识一个叫闫子豪的年轻学者,他是在物理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一个人。虽然有些人也都是学者教授,可是方向不同。大家得闲了一起闲聊,彼此交友是可以的。但真正能有帮助的,嗣谒就发现了一个,就是闫子豪。
闫子豪本不乐意过来的,只是交往了个女孩,女孩受邀,他只是陪同而已。谁知道跟嗣谒一见,倒是说的投契。他师出名门,途径广,各方面的考量之下,嗣谒跟此人走动的倒是频繁起来。
第一次过来做客,就拎了一兜子的书,“金兄,你要的各方面的书可都找来了。”
这人来不用别的招待,好吃好喝的,书房里能泡一天,讨论学问上的事,要比讨论别的事多的多。
而桐桐,也终于在私下跟韩并舟女士达成了协议。这三本翻译的稿件,她一分都不取。只换取对方提供国外现有的各种医学书目。
此人也很干脆,“贺家的船来往港口异常频繁,我们在沪市有自己的商行。最多一个月,货物一到,我就派人亲自给你送来。”
好的!君子协定,谁都没有纠缠。
等到韩并舟打发人送书来的时候,已经是京城雪花飘飞的季节了。
这天,桐桐把炕都给烧起来,而后把炉子都给捅旺。吃了早饭,嗣谒就跟闫子豪出门了。这有些东西,有理论还不行,你得有耗材,得自己慢慢的拼凑研究不是?
这都是耗钱的买卖。
而且,闫子豪提出个问题来,那就是你们这里没有电,很不方便。
但单独为一家一户拉电线,费用又实在是太大。要么,就得弄一台手摇发电机来,要么,就得搬到有点的地方去。
思来想去,这东西最终还是要放在战场上的。在战场上,去哪里接电去?不都是发电设备吗?
走走走,先把手摇的发电机想法子弄一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