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章

界面展开,强尼只能看懂其中一点点,摸索着开始尝试展开这座太空设施。

按照说明上的规格,完全展开后是一个成Y字型的结构体,三个半球筒舱在Y字三个顶点,分别是居住区,工作区和维生区,以三条走廊连接中间的塔型指挥区。

为了减重,相当一部分的设备和支架都被老夏拆了,特别是位于下半球的部分。

毕竟,它最后需要展开在月面上。可能是运气确实非常好,也可能是这套设备本身就是傻瓜式的设计,强尼不知道触动了什么机制,八台无人机从货仓侧面飞出来,开始自动进行拆包和组装工作。

这个工作需要1-2小时左右,而强尼的生命维持资源足以支持,前提是他确实操作正确的话,现在看来,最起码,他开头的操作应该是没有出什么问题,至少没有出VI系统无法识别进行修正补偿的错误。

轻薄小巧碳纳米织物与聚合物骨架构成一个半球筒型结构,看上去和塑料薄膜一样的硬质碳纳米织物实际上强度非常的可怕,足以承受300Gpa以上的压力,理论上来讲,普通的微型陨石完全无法击穿。

而没有空气的太空当中,想让它燃烧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相反,在大气层内反而因为氧化和燃点很低的关系不适合作为装甲,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这玩意儿燃点也就八百来度左右。但是,真空条件下则是一千多度。

即便如此,理论上这个舱室还有一层钛合金和石墨烯护板,只是为了减重,老夏全给他拆了,装甲?要什么装甲,先保证能飞到地方而不是变轨失败再说。

单个球型舱室面积大约是40平米,双层,一个螺旋梯连接,这属于最基础的无人机组装工作。

至于后续的设备安装就是半手动的,半手动的意思是,如果你是老夏这种稍微懂一点的,设置好参数和工作相关命令就可以去倒杯威士忌看着它们干活了。

如果是专业的太空施工人员,甚至连看着它们干活这一条都能省了,谁有那个闲工夫在这里挨个盯着啊,设置好一个工地,马上就得去下一个,只要监理系统没报警根本功夫在原地盯着看。

如果是强尼这种的话,接下来的设备安装就得花费巨量的时间才行,不管怎么说,第一个舱室组装完成之后,他的存活率至少上升了5个百分点的样子。

即便完全顺利安装,他的存活率也不过50%,剩下百分之五十得看他能否使用里面的通信台,能不能在月球找到冰再说。

如果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