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城府哥雍正笑到最后

在老师们的严格管教之下,胤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老师们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大都是康熙朝的大官和理学家。这些老师中,对胤禛影响最大的是礼部尚书顾八代。顾八代不光学识渊博,人也相当正直清廉,胤禛评价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顾八代退休后,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他死后,家里甚至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胤禛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很难受,以学生的名义为老师操办丧事。

可以说,顾八代对胤禛的思想和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后来雍正治国。

长期以来,胤禛并没有受到康熙的格外重视,过着一种书斋式的生活。所以,胤禛的古文功底很好,写了大量的诗。饱读史书无疑也增加了胤禛的智慧,提升了他的修养,让他在以后的储位斗争能够隐而不发、韬光养晦。胤禛一生也写了不少的诗,这些诗作跟李白杜甫这些人写的自然没法比,但是对仗工整、意境幽美,不是粗制滥造之作,比起多产诗人乾隆好上不止一个档次。

我们不妨看看胤禛在镇江金山寺题的一首诗:

暮宿金山寺,今方识化城。

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渐鸣。

不辨江天色,惟闻钟磬声。

因知羁旅境,触景易生情。

诗中充满了佛教意蕴,反映了胤禛内心深处的另一面。而他内心深处的这一面对他继承大统有很大的影响,胤禛能够变成雍正皇帝跟他在两次废太子中的表现有很大关系。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后,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觊觎储位,公开活动,受到康熙责备后,依然没有收敛。

有时候太聪明了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胤禩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众皇子中,没有人比他更会笼络人心,在这方面连康熙都不是他的对手。朝中的文武官员大都看好胤禩,连大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都与他结盟。这样一来,太子被废后,胤禩的人望最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对此,康熙是反感的,对儿子拉帮结派他一向深恶痛绝,太子就是因此被废的。

这时候,胤禛的表现跟胤禩完全相反,他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整日沉醉在佛教和诗词中。胤禛知道,储位固然好,皇帝自然尊贵,但里面风险太大了,搞不好什么都捞不着,还落得个粉身碎骨。康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皇帝,跟精明的人玩精明是非常不划算的策略,与精明的人相处不妨大智若愚,与愚蠢的人相处不妨耍一些聪明。胤禛的心术之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在受封亲王的时候,胤禛主动提出降级,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