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译序

作为“克苏鲁神话”的奠基人之一,每当我们提起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时,往往都会习惯性地将它们与“克苏鲁神话”划上等号。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洛夫克拉夫特其实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自走出孤僻的隐居生活重拾创作热情,到最终因癌症去世的二十余年时间里,洛夫克拉夫特创作——以及与人合作了——共计一百余篇故事,三百余篇诗歌,以及大量的新闻与文学评论,而我们今天时常谈起的那些被划归在“克苏鲁神话”里的作品实际上仅仅是他写作生涯里的一个阶段而已。

与大多数作家一样,洛夫克拉夫特也经历了从模仿、借鉴、思考,到最终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由于早年多病,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祖父的图书馆里度过的。在这段时期,他已经接触了许多怪奇小说与童话故事,并且在祖父的鼓励下,开始了最早的模仿与创作。甚至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这个后来经常出现在他小说里的阿拉伯疯子诗人也是洛夫克拉夫特童年时在阅读过《一千零一夜》后给自己起的笔名。也是在这段时期,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爱伦·坡的作品,并且很快就被那些有着奇异气质的哥特故事吸引住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将坡以及其他著名哥特小说作家的作品当作范本进行模仿——这些模仿(不论是对于主题还是行文风格的模仿)后来都很清晰地体现在了像是《坟墓》这样早期创作的故事中。

有趣的是,虽然喜欢阅读充满幽灵与鬼怪的哥特故事,但洛夫克拉夫特——据他自己说——在八岁的时候就不再相信任何形式的宗教与超自然事物了。相反,从这个时候起,他对于像是南极、外星、史前世界这些在时间与空间上遥不可及的未知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促使他自发地关注并学习了许多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知识。这些新知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素材,也让他逐渐脱离了传统哥特故事的主题,向着具有更多科学元素的方向发展,并创作出了诸如《大衮》《翻越睡梦之墙》这样的作品。

随后,在1919年末,他第一次读到了邓萨尼勋爵的作品,并很快地喜欢上了这些带有梦幻色彩的文字,甚至还赶去波士顿参加了邓萨尼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