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生当做瀑布

“峡湾”是个词,是个专有名词。这名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对不起,没有。我查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手头最方便处摆放的就是这部词典,通常都不会让我失望。但这一次,例外。

只得分开来查。关于“峡”,它说是“两山夹水的地方(多用于地名)”。然后再来查“湾”,说是“水流弯曲的地方”。

现在,你把这两个字拼在一起,“峡湾”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弯曲的地方。

现在,你明白“峡湾”的意思了吗?

我估计你还是不明白。因为两山夹水可以是长江三峡,但峡湾不是三峡。夹水的弯曲的地方,可以是漓江,但峡湾不是漓江。

峡湾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不是一个什么东西,而是一个什么地貌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峡湾就是海水构成的山谷。

中国的地势是左高右低,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识,中国的西部高东部低,靠近大海的地势,是平坦而中庸的。这样,我们中国人就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海岸线是平原和大海的渐次衔接,是一个和平过渡的交班。但这有点一孔之见,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并不都是这样。

挪威的峡湾被幽深碧蓝的海水充溢着,但源头并不是海水,而是高山上的冰川。由于气候变化,冰川时代结束,大地回暖。昔日不可一世的冰川开始融化,向大海缓缓滑去,这个过程看似缓慢柔润,实则蕴含着强大而持久的力量,犹如锋刀的切割。冰川美人,手持潺潺而化的溪流,当作微型利剑,日复一日潜移默化地将高山雄健的肌体划得遍体鳞伤。终于,高山成壑,大地分裂。成功地复仇之后,冰川之水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山麓荷满支离破碎的皱纹,在那里仰天叹息。海水不失时机地乘虚而入,它其实是爱戴和敬仰高山的,用深邃的咸涩的泪水把峡谷填平。

这就是峡湾了。窃以为,峡湾不如叫作陆海壑,这样比较清晰一点。但是,会不会有人以为陆海壑是海中的陆地呢?那就又说不清了。还是叫峡湾吧,去过的人多了,其义自明。

美国有本《国家地理》杂志,大名鼎鼎。中国人知道这本刊物,不少是由于《廊桥遗梦》故事里那位男主角罗伯特·金凯,这位漂泊四海、孤独、充满激情的摄影记者就常常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作品。该杂志独出心裁,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专家组,囊括了生态学、地理学、城市与地区发展、旅游介绍与摄影、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学和可持续旅游领域的各界人士。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