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章 第二战场

的人,有些想立刻站起上马,却因为久坐,大腿麻痹加之醉酒,又坐了下来。

这些人是第二波弩箭的射击目标。弩弓弓稍做窄,就是为了方便快速回弹,好二次上箭,提高射击效率。

真正有经验的鞑子,遇到突然袭击是先趴下,通过箭矢,判断敌人方位,然后猛吃一口白雪,给自己提神醒脑。等到第二波弩箭落地后,再跳起上马。

警惕性高的青光眼,幸运的躲过第一波箭雨,又用这种方法躲过第二波弩箭,与其他两个鞑子,还有不远处的两个哨兵几乎同时上马逃窜。

与上次先杀马、偷马再杀鞑子不同,这一次小衙内要先干掉敌人,抢夺活马。因为他现在占据绝对优势。

按照原定计划,射完第二波弩箭,这八十人就根据身边情况,争取控制住自己附近的散放战马。

这时候只有五六匹散放马儿,小跑加速逃离,其他只是警惕的观察四周。因为弩箭射击声音小,突袭又非常成功,没有惊吓到它们。鞑子也没有来得及呼喊吹哨,吆喝自己散放的战马。

其他距离散放鞑子战马较远的战士,则端着上好第三支弩箭的钢弩,步行慢慢向篝火处靠拢。

二次改良后的三弯钢弩,威力、射速、准确度和射程又有明显提升。因为是寒冷的冬季,鞑子都没有穿戴铁甲,比弓箭箭矢粗重的弩箭,几乎都能致其重伤或者死亡。

除了控制战马的,其他战兵一边以散兵队形,持弩缓步前进,一边自由射击企图上马的受伤鞑子。

被弩箭击中的鞑子,出于多年的习惯,始终抓紧马缰绳。而忠诚的马儿,为了提醒自己的主人,会用舌头舔他们的脸庞。

结果然并卵,被击中倒地的鞑子,想挣扎起来,上马逃跑或者持弓反击,都被散兵队形的钢弩手,再次瞄准补射。

在这八十个战士身后,又有八十名骑着毛驴骡子的大叔大爷,拿着套马杆,快速奔来,协助围堵、抓捕鞑子战马。

他们都是尤世勇提前从周边卫所、堡寨临时借调的养马老兵。他们打仗不一定行,但捉马还是没问题的。

马儿是合群的动物,不会独自离开群体太远。主战场成功捕获89匹好马,击杀42个鞑子,留下三个重伤的逼问情报。

这一幕把柏林堡上的明军看的是目瞪口呆。

庄稼地里种的是冬小麦,土壤被深翻过,比较松软,容易深陷马蹄,很难跑出高速度。

撤退的鞑子,不约而同的汇集到同一条大路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