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章 烂骨火油神炮

剧烈的颠簸,导致身体变形扭曲而筋断骨折。

三十枚白磷燃烧弹投掷完毕,两三百米外的鞑子先头部队,以爆炸点为圆心,如同被原子弹冲击波扫荡过一样,由内而外,迅速尖叫溃散,并把附近原本严密的军阵,搅动的乱七八糟。

在白磷燃烧弹投入到战争后,不要说低智商的战马等动物,就是高智商的人类,除了哀嚎躲避,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法术,法术啊,佛祖开眼了!”威风锣鼓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他们跟着一个白胡子老头,一起朝东方跪拜磕头。

“村夫愚妇,这是小衙内的家传军事秘技——烂骨火油神炮。”说话的,是艾举人留下来看管民堡的主事兼族弟,留着八字胡须的艾万谷。

“烂骨火油神炮”是明朝的投掷性火药武器,其实就是原始的燃烧弹,外面是陶瓷外壳,内装火药、毒药、铁砂和油脂等材料。

明朝还有一种强悍的烧灼性武器——毒药喷筒。它总共分为五层,装填了五枚毒药丸,射程达到三十多米(十丈),据说“中者立毙”。

威力稍弱一些的毒药喷筒,喷射的有毒火焰,也能令中招者“肉烂至骨”。两种武器的原理与白磷燃烧弹类似,只是威力要弱一些。

不同于现代大威力火药,点燃传统黑火药,严格来说不能称为爆炸,只能称为“爆燃”。即现代手榴弹和炮弹,一般只能看到爆炸后的烟尘,只有黑火药爆炸时,才能看到伴随产生的火光。

为什么小衙内不做手榴弹呢?现代考古队在南宋钓鱼城遗址,就发现有当时的原始铁质圆球形爆炸开花弹。明代长城遗址,也大量出土石质爆炸弹,即原始版的手榴弹。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曾经一度大量使用黑火药装填的手榴弹,但杀伤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受潮失效。综合考量下来,黑火药更适合做燃烧弹。

再考虑到明末清初时期,世界各国军队都还装备有精良铠甲,防护力更高。小衙内就暂时放弃了用黑火药,制作爆炸碎片杀伤弹,改做更简单易行的爆炸燃烧弹。

在明末制作爆炸燃烧弹,不用费力不讨好的,熔铸铁质空心弹壳。只要把纸质鞭炮做大,适度加大黑火药中硫磺的配比,再加上白磷这个大杀器,几乎就算完美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纸壳燃烧弹方便携带。陶土罐子制作的煤油火罐,不利于长途奔袭和行军。小衙内为了安全起见,夜袭民堡时,一股脑都扔出去了,真不敢长期保留在部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