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5章 钉子户

原来是武清伯李国臣,霸占喜峰口附近的卫所良田,根本不把榆林军放在眼里。

这一家子全是坏怂,老头子李伟,当年给戚继光的军队,制作劣质冬衣,冻死十九个士卒。

崇祯帝没钱时,想让为争夺四十万白银家产的李氏兄弟,捐助些军饷。结果人家跑到大街上,不顾体面,卖起了家当和祖宅。

对于以前,就在这里耕种的普通佃农,榆林军一般按照,陕北减租减息的方法,直接收编了事。

现在面对,霸占一万一千多亩地,有皇家背景的超级钉子户,榆林军都傻眼了。

“贤婿,戒躁慎怒!这事算了吧。”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为了拉拢自己最得力的枪杆子,蓟辽总督不得已,把自己一个庶女,嫁给小衙内为妾。

“兵发武清伯庄园,斩草除根!”

两世为人的小衙内知道,世上没有两全法。一个人无论如何小心谨慎、八面玲珑,还是会莫名其妙的被人嫉恨。

除了扛活的长工和贫雇农,管理这一片农场的李家奴仆,连带孩童两百多口子,全都曝尸在打谷场,李家子弟并不在现场。

看着目瞪口呆的刘策、河北地头蛇冯铨、白养粹等人,小衙内叮嘱他们,后面如何运作……

“军爷,这里有五千多亩水田,是天启年间左光斗大人,第一次把南方水稻,引种到北方的实验田。”

趁着现在还没有被捕入狱,小衙内让李家长工,专职水稻种植的田老汉,做自己做情况介绍。

“左大人入狱后,武清伯就趁机霸占过来。”

“这里水、光、热充足,春稻能收获六七百斤,比种小麦多了一二百斤左右。”

“夏秋时节,还可以接一茬大豆。也可以用冬小麦,连茬种植夏稻。”

“你怎么解决肥料问题?”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农田,小衙内刚才的不愉快,一扫而空。

“除了发酵好的粪肥,还有河湖里的淤泥。咱这河流多,不愁肥料。”

“病虫害问题怎么办?”

“这都不是事,秸秆烧过烧透后,一两年内都消消停停,除非有外地飞过来的蝗虫群。”

“怎么不多种些水稻?”

“这需要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贫雇农没有钱粮就不说了,沟渠占地通过问题,始终协调不了,谁都不愿意吃亏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