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比树更长久的

年的春天,丁玲、杨沫、白桦、茹志娟、王安忆等二十多位作家,在这里种下了树。21年过去了,我看到一棵高高的杉树,上面挂着一块铭牌,写着“李乔”。李乔是位彝族作家,已然仙逝。我没缘分见到他本人,但我看到了他栽下的树。以后当我想起他的时候,记不得他的音容笑貌,但会闪现出这棵高大的杉树。李乔已经把生命的一部分嫁接到杉树的枝叶里,这棵杉树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姓。

也许是考虑到每人一棵树,不一定能保证成活,也不一定能保证多少年后依然健在,这次聚会,栽树的仪式改为大家同栽一棵树。这是一棵很大的树,枝叶繁茂。我也挤在人群中扬了几锹土,然后悄悄问旁人,这是一棵什么树?

是棕树的一种,国家二类保护树种呢!工作人员告诉我。

这棵树能活多少年呢?我又追问。

这个……不大清楚,想来,一百年总是有的吧。工作人员沉吟着。

我看着那棵新栽下的棕树,心想不管它的寿命多么长久,总有凋亡的那一天。也许是被雷火劈中,也许是被山洪冲毁,也许是被冰霜压垮,也许是被盗木者砍伐……总之,一棵树也像一个人一样,有无数种死法,总之是不会永远长青的。

在栽树的时候,去谋划一棵树的死亡,这近乎是刻毒了。我不想诅咒一棵树。鉴于一个人总是要死的,人们寄希望于那些比个体生命更悠远的事物。但一棵树也是会死的,即使像我捡来的苹果树那样顽强且有好心情的树,也是会死的。既然树木无望,我们只有寄托于精神的不灭。

一个人是活不过一棵树的,然而再古老的树也有尽头。在所有树的上面,飞翔着我们不灭的精神,而文学是精神之林的一片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