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战事
“够了。阿娘, 不要再说了。”顾晟开怒喝一声,面色无比阴沉,连顾夫人都一时被他骇住了。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他压了压怒气,勉力恢复成平日的模样,沉声告诉顾夫人,“阿娘你听我的,若是真的为我好就不要去定国公府, 此事你就当作没有发生过。”
随后无论顾夫人如何唤他, 顾晟开依旧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了。他大步穿行在无边的夜色里, 夏日的热气也未能融化他脸上的寒霜。他很清楚云山寺的事情过后,他与定国公府基本上是撕破脸了。并非是他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后果, 他只是实在不甘心。他想去找颜漪问个明白,可他根本没有机会见到颜漪, 最后只能选择使用一些手段达成目的。
他费了那么多的心思只为见到颜漪一面,向她倾诉自己的爱慕。可颜漪的冷漠决绝犹如数九寒天当头给他浇下了一盆冷水。他不服, 凭什么颜漪会选择了一个突然冒出来的百里漾。哪怕她说的是因为圣旨赐婚而不得不从, 他心里都会好受许多。
顾晟开想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在此之前一切都是好好的,而不是现在这般。不但表妹颜漪拒他于千里之外,而且他连定国公府都不能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这一切变化的缘由皆因为江都王百里漾,是他从他的手里抢走了心爱之人。
尚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顾晟开认定为“横刀夺爱的恶人”并记恨上的百里漾正在处理江都那边送来的政务。虽说他此次来湛京命范国相监国,一应事务由他负责统理处置,但总有一些是范国相自己不敢轻易决断的。于是,江都那边便不时有快马加急将一些文书送来湛京的江都王宅。
范国相经验老道,寻常的事务自己就能够处置了, 稍不一般的即使不能立即决断也能周旋暂缓一段时日,主要也是惦记着自家大王即将迎娶王妃,想让大王专注于湛京之事不必分心。可这次的事情不同寻常,是兵事。
“这才夏日,离渊竟派兵入境来劫掠了?”百里漾将手中关于江都一带边境遭受离渊骑兵劫掠的奏报搁下,双眉紧缩,看向下首的属臣。
属臣姓何名光宴,亦是百里漾信重的臣子之一,此次百里漾来京岁贡选他随行也是看中他的能力,如今湛京之中有关于江都王的事务大多也是他在负责的。他面色沉凝道:“事出反常,怕是离渊内部生出了什么变故。”
“离渊扰边,恐不止江都一处,其他地方不知如何,朝廷这几日估计也收到奏报了。”百里漾沉吟片刻,忧愁道,“若是多处受到侵扰,边境可能真的要起战事了。”
战事一起,交战双方刀兵相见,免不了要生灵涂炭,这般景象总是令人不忍见到。大衍如今立朝不过二十几年,天下也才刚稳定下来不久,谁都不愿意再起战事。可这种事情不是一方说不愿意打就能不打的,对面是离渊,他们向来不是安分的主。
“现在情况如何尚不知,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百里漾稳了稳心神,看向何光宴说道,“稍后我入宫一趟。”
“大王且去,此处有臣。”何光宴抬手一礼,躬身道。
入宫后百里漾先去的东宫,太子见到他来很是高兴,问他怎么有空过来了。百里漾将奏报从衣袖中掏出来递给太子,说了离渊扰边的事情,太子的面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百里漾见状就知道他还不知晓此事。江都是他的封国,离渊侵扰江都边境的事情他作为一地之主知晓的速度总要比朝廷快些,他道:“此事实在不寻常,就怕离渊真的意图再次兴兵南下进犯。”
离渊在大衍的北边,那里是一片广阔无际的草原,生活着许多以游牧狩猎为生的人。草原天气变化莫测,不仅如此还有来自野兽猛兽的威胁,为了抵御风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草原上的人聚集成群汇集成了几十支的部落,这些部落过去相互之间为了争夺水草更为肥美的地盘而常年进行征战,偶有南下来劫掠的,但也只是一小股人马,来去匆匆,不成气候。但从前朝中期开始,形势就开始有了变化。
那时的北部草原上一直支名为“离”的部落中出了一位狠人,他是“离”部落首领的第十八个儿子,他手刃了十二个兄弟,踏着兄弟亲族的鲜血铺就的路坐上了首领之位。随后的二十多年之中,他亲自率领部落中的骁勇善战之士不断对草原的其他部落进行征伐兼并,不服他的都被血洗吞并了,打不过又不想死的就降了,向他俯首称臣,此人由此便成为了第一个一统草原诸部的人。
此人于是自立为王,建立离渊国,号称大汗,令其余部落年年向他进贡牛羊等物。但他的统治也仅仅维持了三十年便因为晚年诸子、诸侄争夺汗位而分崩离析,草原上又再次出现了十几支互相攻伐、谁也不服谁的部落势力。
这些游牧部落常年逐水草而居,民风彪悍,尤善骑射,从前朝中后期开始经常南下侵扰劫掠、杀戮边境百姓,为患边境将近上百年之久。前朝时不是没有人想过要解决这个大麻烦,但难度很大。离渊的军士几乎人人都是马上骑兵,他们往往都是抢完就跑,几乎不与守军打拉扯战,而这边边境的守军基本上是步兵,没有配备机动高效的骑兵,根本追不上,所以一直以来面对离渊的侵扰都是被动防守。
哀帝继位之时,北面的草原上再次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部落,部落汗王乃是此前离渊国那位大汗的九世孙,他再次打服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重新建立离渊国,被共尊为大汗王。在他的带领之下,北面的离渊成为了这边王朝的巨大威胁。哀帝死后,前朝崩溃,诸方势力割据,天下大乱。离渊曾趁机南下,试图攻占州郡,被当时几个势力联合逼退回去。
大衍初立之时,高皇帝曾亲自领兵与离渊的部落狠狠打了几场,甚至亲率五千骑兵向北追击离渊残部,可惜因为不熟悉离渊的地形,一进入茫茫草原就迷了路,后勤补给粮草断了,骑兵最后只回来了不足一千人。
那一战大魏损失惨重。
离渊部落那边想着大衍初立并不稳当,于是在次年又集结二十万大军南下,大衍调兵遣将应战。双方又狠狠打了几场,互有胜负。然而就在战局僵持之时,离渊那边突然传来大汗王病重的消息,离渊匆匆退兵,并与大魏签订了休战盟约,约定互不相犯,勉强维持了十几年的和平。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离渊背地里一直不安分,大衍这边也始终在防范着。
百里漾知道这事是避免不了的,却不想它来得如此之快。
太子当即道:“离渊那边的形势怕是有了大变化。”他为嗣君,上朝参政多年,敏感度是有的,甚至极为敏锐,“乞罗扎汗年迈,底下子侄多野心勃勃之辈。离渊突然有大动作,怕是与汗位承继有关。”
“莫非乞罗扎汗定下了继承人之位?”百里漾不由道。
离渊现在的大汗王名为乞罗扎汗,他在离渊的威望很高,也是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物。乞罗扎年轻的时候是离渊第一勇士,据说力能搏虎狼,曾经身陷狼群,通过搏杀狼王使群狼畏惧而得以生还。也因此被上一任的大汗王看中了他的勇猛凶悍让他做了大女婿。
乞罗扎后来在替上任大汗王征服不听话的部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并数次救老汗王于险境,由此得到了老汗王的信任和器重,逐渐掌握住了权柄,拥有了一批追随者。到了老汗王病重的时候,底下的儿子侄子们为了争夺汗王之位相互打了起来,反倒让乞罗扎抓住了机会,弄到最后反而是他从老汗王那里继承了所在部落的首领之位,也顺带继承了大汗王的位子。
但乞罗扎以女婿之身得位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这些人不仅存在于本部落内部,也存在于本部落之外的其他部落。但他很快以雷霆之势杀光了本部落内部的所有反对者,后来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操作彻底坐稳了大汗王的位置。
乞罗扎汗年盛力强之时犹如猛虎盘卧,无人敢有异心。可一旦他老去,底下的幼崽们又逐渐长成,年青力壮,身后各有一大堆拥趸助其成势,个个都想角逐那猛虎百兽之王的位子。偏偏乞罗扎汗特别能生,他底下的儿子连同子侄加在一起将近二十人,能力出众的不少,背后皆有势力支持,要从这近二十人中选出继承人且不生出大的波动,想想都知道极难。
所以百里漾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
“岂有这般容易之事。”太子亦摇头,“情况到底如何,这几日就可见分晓了。”
太子说的不错,边境这段时日的确出事了,不止江都国的边境遭到了离渊的侵袭劫掠,定安国、长夏国皆有奏报进京,几处甚至数次侵扰,好在皆被勇武的将士击退了。其中定安国急传进京的奏报还提到定安王因奋勇杀敌被流矢中伤臂膀,所幸并无大碍。
太子向皇帝进言,定安王勇武,退敌有功,请嘉奖之。皇帝允准-
作者有话说:起名字是个问题,大部分是我脸滚键盘打出来的,没啥实际意义,我也就是这点水平了,请大家见谅。
第52章 离渊
定安国边境受到离渊侵袭劫掠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六月二十六;第二次则是六月三十,这次是定安王披甲亲自率领将士与离渊骑兵对战。而定安王是六月十五定始从湛京出发返回安国,也就是说, 定安王是在回归封地的路上接到了离渊侵袭的奏报后当即快马加鞭赶赴边境,随后便与第二次来侵袭的离渊骑兵碰上并主动带兵迎击。
百里漾听闻此消息的时候,不由得心中叹服。百里洪野心勃勃觊觎储君之位是真,可他确是真有本事有胆气之人,凡有冲锋杀敌之事, 从不退缩。若是换了自己, 百里漾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得比百里洪更为出色。
可欣赏归欣赏, 赞叹归赞叹,定安王觊觎东宫之位一日便是他们的敌人, 他们与他之间是做不了和睦友爱的兄弟手足的。定安王越是出色能干,对他们则越不利。这一点, 百里漾心中还是有数的。
“他有本事,却更有贪功冒进之心, 反而显出短处来。”百里澄说道。她并不否认定安王百里洪的本事, 毕竟百里洪算是百里氏那些庶出之子中最为出色的那个, 但这在她看来还不够,至少他的本事并不足以掩盖他的缺陷。
百里漾想到了定安国送来朝廷的那份奏报,说定安王遇离渊骑兵二百之众,率众奋勇迎击,却敌三十里,不幸中流矢,仍尽诛之。仅从奏报上来看,此战乃是定安王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负伤的状况下依旧率领将士剿灭了离渊来犯的骑兵。可只要对与离渊作战的兵事有过几分了解就能发现奏报上隐藏的问题。
历来离渊来犯, 绝大多数时候来的都是骑兵。离渊人养马,有大片的草原可以放牧,他们的将士几乎人人都能骑马射猎,每次来也多是以烧杀劫掠为目的,所以往往都是小股人马过来抢完就跑,几乎不与守军打拉扯战。而大衍这边作为守方,守军基本都是步兵,能够将人赶走却很难追得上四条腿跑路的离渊的骑兵。若是在己方的地盘拦不住,离渊骑兵一旦跨过边境线进入茫茫草原就基本上追不上了。
基于以上原因,大衍边关的驻守将士面对时不时来犯的离渊骑兵都是被动防守。若能够将人留下最好,若是留不下也少有去追击的。因为一旦越过了边关防线,大衍就基本丧失了主场优势,而论对草原地形的了解,有谁能够比得过离渊人。到时迷路不说,还容易陷入离渊骑兵的提前设好的陷阱之中。此类事件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奏报上言及“却敌三十里”,也就是说,定安王此次与离渊作战,将人打跑了还不算完,更是亲自带兵去追击,他受箭伤也是在追击敌人之后,所以是十有八九是遭到敌人的埋伏了。若非最后将敌军尽数歼灭,取得了全胜,这个事情就换得一个性质了,百里洪少说也要担一个“轻敌冒进”的罪名。
定安国最靠北的郡与离渊毗邻,不仅如此,边境线还很长。往年离渊的人跑过来劫掠,定安国这边也是他们喜欢跑来撒野的地方之一。定安王就封之后,凡遇离渊突袭多是亲自领兵迎击,过往也有过越境追击的,他的勇武之名也是由此得来的。
百里漾知道定安王是想凭借战功去争夺太子之位,所以他需要为自己积攒战功,如今大衍能够出军功的地方也就是与离渊对战了。可离渊人不是日日都来的,即便来了也不是那般容易就能将人变成斩获和战功的,而且将人赶跑与尽数歼灭所获得的战功也有很大的区别。定安王每一次遇敌都勇悍不惧不假,但他想要战功也是真的。
但百里漾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只是一小股来试探的离渊骑兵罢了,情况尚不明晰,冒然追击,谁知前方有什么在等着。”
这才夏日离渊就跑来劫掠了,也不曾听闻草原上遭灾,离渊也未到粮食紧缺、日子难过的时候,怎么想都知道不正常。定安王又不是蠢人,与眼前的这点战功相比自然是自己的安危与将士的周全更为重要些,怎么不应该去追击的。故而百里漾在知道这事的时候颇有些意外以及不可思议。
百里澄看了一眼想不明白的弟弟,语气有些飘然不在意,更像是一语道破真相,“还能因为什么,此次回湛京受了许多挫折,想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罢了。”
这是“越挫越勇”了啊。
百里漾一想这也能解释得通。
定安王就封多年再回湛京应当是抱有许多目的来的,其中最重要的当是想知道皇帝对他的态度以此来看看自己当太子有几分胜算,结果估计是令他大为失望。可定安王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此时不行不代表以后不成。皇帝不属意他,那他就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让皇帝改变主意来选择他。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定安王是受到了“刺激”,因此让他变得急切,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不过这次中箭也能让他冷静下来了。这一次是运气好只伤了臂膀,若是下次没这般好运气,被流矢射中的不是臂膀而是脑袋、脖子这些致命之处呢。
定安王的事情到这里就略过不提了,眼下更为要紧的还是离渊的问题。出了这事,整个朝廷都因此紧张忙碌起来。
离渊如此反常,大衍这边总要摸清楚他们在搞什么幺蛾子。好在自高皇帝即位之初五千骑兵追击离渊入草原后险些全军覆没之后,大衍对离渊一直抱有警惕防范之心,不仅加强了边关防线,还不断地往草原之中输送探子。没过几日,从草原上传来的密报被送至皇帝的御案之上。皇帝即刻召集朝中重臣等前来商议,太子、江都王百里漾也赫然在列。
事情搞清楚了。离渊这次来侵袭不是为了抢夺粮食等物资的。近几年草原上的雨水丰沛,更不曾遭受严寒、干旱等天灾,疯长的牧草将牛羊马皆养得肥壮,离渊人并不缺少粮食衣物。既不是为粮食衣物而来的,那么事情就走向了一个大家都不是很愿意看到的局面上。
密报传回的是有关离渊最上层贵族的消息,内容也不多,主要是说乞罗扎汗病重,离渊内部再次掀起继承人之争以及这几次的离渊侵袭之事是乞罗扎汗底下的两个儿子搞出来的。
百里漾听了这个消息神情一凛,脸色不由凝重。周围之人也多与他一般神色。
离渊那边如今的情况是老汗王病重,新汗王即将上位。
但这里面卡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乞罗扎汗迄今为止并没有定下自己的继承人。他的儿子和侄子太多,背后又大多有母族势力支持,但凡立哪个其他人都不会服。乞罗扎汗年盛强势之时此事还可以拖延下去,压着下面不使生乱。可人始终是在一日日老去的,百兽之王也有老去咬不住猎物的一日。他快要死了,可他的继承人是谁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可以预见的是,不管乞罗扎汗死后谁继任新汗王之位,离渊内部少不了要发生内乱。而新汗王继位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十有八九会选择如同当年的乞罗扎汗一样挥兵向南,届时大衍边境必然又要起战事。
这种未来走向其实大衍这边未必没有预料过,从高皇帝到如今的皇帝都在厉兵秣马、修齐武备候着那一日的到来。有准备是好事,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变。
现在乞罗扎汗依旧是病重,继承人依旧没有选出来,可他自己提出了一个如何确定继承人的方案,那就是“谁功劳最大谁就是下一任汗王”。
可如何才能算是功劳最大?
以往获取功劳可以是征伐其他部落、抢夺他们的牛羊、女人,也可以是讨伐反叛不臣服的部族,这样的功绩是最大的。可离渊再次立国之后,草原上所有的部族都臣服了,大家都是离渊国的人,哪里还有什么征伐、讨伐之事。也就是说,现在乞罗扎汗的那些儿子和侄子们想要立功就只剩下了一个途径——南下。当年的乞罗扎汗走的也是这条路,而且他走的很成功,彻底确立了他大汗王的威信,无人不服,无人有异议,一直到今日。
也就是说,大衍与离渊的战事要提前了。本来原先预计是在新汗王继位之后,大衍这边想着老迈病重的乞罗扎汗少说多少都会拖上一两年才死,没想到反倒因为他死之前要选继承人而导致战事提前来到了。显然,之前边境的几处侵扰突袭就是那些候选人在试探了。
“打就打,真当怕他们不成。乞罗扎的那些崽子们敢来就让把他们的脑袋通通都拧下来。”
大衍立朝才二十来年,多数臣子是经历过前朝末年那十几年战乱的,血性尤在,又记着高皇帝当年追击离渊人入草原遭埋伏险些全军覆没的耻辱,想着一雪前耻,更没有一个是怯战的。
可两国交战不是小事,如今的大衍也刚从战乱后的苍痍恢复过来,天下承平未久,百姓们刚过上安稳的日子,若是再起战事总归是不好的,而且打仗除开调兵遣将还要考虑军费的问题,辎重粮饷都要花钱,国库也才富裕没几年。
不少臣子觉得这战事若是能够晚上一两年就好了。
第53章 有变
一两年之后, 国库里的金银铜钱也该堆得满地都是了,将士们也养得强壮、训练有素,兵刃强韧坚锐, 骑兵也训练好了,再打离渊也比现在省事省力多了,保管叫离渊人有来无回。
人遇事都喜欢往好处去想,但发展和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这就是了。可事情既已出了, 当下要紧的是如何应对。调兵遣将、辎重粮草调拨, 边防守军如何调派扽等等, 这些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
在场熟知兵事、身经百战的人并不少,皇帝亦是其中佼佼者。这些都实打实的大佬, 百里漾在这一群人之中就显得太过稚嫩了。他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许多事情更是一知半解, 也说不出比他们更高明有用的计谋与策略,故而他在这场议事之中更多的保持了沉默。
且这场议事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这个机会很十分难得, 因此他从头到尾都全神贯注地去听他们说的话, 看他们考虑问题着重的点是什么、有何顾虑,大家争执的点又在哪里,这些人各自的坚持都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百里漾学习和思考的了。
这场议事从辰时开始持续了一整个白日,期间皇帝令人送了吃食进来,大家吃完了再继续,在太阳落山之前才讨论出了一点章程出来。最后皇帝看众人皆显出了疲累之色,便开口结束了今日的议事,让他们赶在宫门落匙之前离开皇宫回家了。
百里漾也要回自己的江都王宅,分别时太子说道:“出了这事, 你心里要有所准备。江都也与离渊接壤,那边不可有失。”
太子这话说的是两件事,一是告诉百里漾他返回江都的时间八成要提前了;二是提点他要务必要守住江都对离渊的防线。
这些百里漾都明白的,后者不必说他也清楚事情的重要性,而前者……他清楚皇后、太子他们的谋划,若是可以,他们是希望能让皇帝答应将他留在湛京不回江都的。可这事不能够直接提出来,至少现在不行。
之前因着刺杀之事让他因祸得福得以比其他的诸侯王在湛京多留上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兴许能够磨得皇帝应允。可现在离渊的事情一出,江都那边又不容有失,百里漾作为江都王必然要回去坐镇的。若是战事紧急,甚至他与颜漪成婚之后都等不及王妃三日回门就得立即赶回江都。
可这是很无奈的事情,谁叫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不过这算是最差的结果,事情也未必真的会发展到那一步。
乞罗扎汗想通过让子侄们攻打大衍争夺功绩的方式来挑选继承人,这就注定了这些候选人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谁都不愿意见到对方好,谁又都想压其他人一头。他们在争夺功绩的同时必然要想法设法阻止其他人立功,基本上不可能进行真正的联合。
心不齐,离渊即使来犯,战力也必然是会被削弱了。这对大衍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况且以如今大衍的情形来看,即便离渊真的来犯了,也不必过多担心。高皇帝刚立朝那会儿天下的局势确实还不够稳当,民生凋敝,国家上下整体都不富裕,内忧不少,外患也一直存在。可在经历了高皇帝以及皇帝至今为止二十来年的治理发展之后,如今的衍潮正开始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君臣上下一心,民生逐渐恢复,武备修齐,三军威武,这些都是底气。正如议事之时武将们的豪勇之言,离渊敢来,打回去便是。
百里漾回到江都王宅之后,何光宴已令人为他准备了热水、膳食。此时已经过了往常用晚膳的时辰,王宅中人并不知他何时会回来,他也顾不及令人传话回来,做好的膳食只能隔一段时间便热一遍,热水更是时时刻刻备着。
百里漾用完晚膳再去沐浴,感觉舒服许多,躺到床榻上时还想着琢磨一下白日议事时听到的言论,结果身体挨到床榻上没过多久困意就袭来,眼皮子打架撑不过就睡过去了。
离渊的事情只是显出了一些苗头,朝廷这边更多的是为了可能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现在更多的动作是令边境军将加紧防范,一面密切关注离渊的情况。说来也奇怪,离渊前面发动几次突袭侵扰皆被守军打得溃逃之后,大衍这边以为他们接下来还会有所动作,可等了半个月,对面却悄无声息了。总不能是对着大衍这块肥肉啃了一口后发现硌牙不想啃了吧?
“他们再敢来,定当叫他们有来无回。”崔栋说道。
他作为崔大将军之子,哪怕不能如同百里漾一般参与议事知晓离渊之事,可崔预在回府之后也会将儿子叫来与他说道一些。他亦是武官,随百里漾就封江都这些年亦曾到过江都的边境巡视,只不过未有机会与离渊人真正对上打过。
“你小心一些啊。这是马球棍,不是你手中的刀剑。”身边的卢氏没好气地锤了崔栋一下。她身上的衣裙因为崔栋说话时以马球棍为刀狠劈的一下溅上了一片泥点,这是她从马球场下来才去换的新衣,这下可好了,又得去换一回了。
崔栋也知道自己做错事了,赶紧向妻子卢氏讨饶。客人在跟前,卢氏也不好再说崔栋什么,只是歉意说“暂且失陪”,随后便下去换衣服了。崔栋也说自己要去换身衣服,在百里漾、百里澄姐弟俩的目视之下追着卢氏去了。
百里漾瞧着崔栋夫妻两人一前一后的身影不由失笑,“他们如今这样,舅母可算是能放下心了。”
崔栋这货没成亲之前对婚事不情愿的态度让崔预夫妇一直颇为头疼,可他们又不能由着他这样一直不成家。好不容易敲定儿媳的人选了,虽然崔预嘴上说着敢不成亲就敲断他的腿,但内心也是怕他真的撂挑子不干的。等崔栋成婚了,夫妇俩高兴之余又免不了担心小夫妻相处不睦,他们还是盼着儿子生活美满的。
这下好了,眼看着崔栋成婚之后不仅适应良好,还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崔预夫妇也能将心放回肚子里去了。
百里漾到目前为止看过几次崔栋与卢氏的相处,虽然有些打打闹闹的,但两人都没有生气,这也不失为一种他们自己的小情趣。
他们此时正在大将军府置在城外的一处园子之中。不久前崔栋成亲,本意是想在婚后三日宴请亲朋好友来聚一聚,给大家展示一下两人婚后的幸福美满生活的,但因为离渊突然来进犯给打乱了计划。最近这段时日瞧着局势有所和缓,天气也好,崔栋与卢氏便下帖子邀请关系亲近之人前来此处玩耍。
往年崔预夫妇与崔若偶尔会来这园子小住或者散心,有时也用作宴客之所。这园子很大,里面有庭院、有一小片山林、有湖,前年大将军特地令人在此处又新建了一座马球场供前来游玩的人打马球用。
百里漾过来时就被崔栋拉去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马球赛,对面夫妻二人齐心,他这边没有帮手,毫无意外地输了。之后他去换了一身衣服过来,与长姐百里澄对坐饮茶。
闲着无事,姐弟俩便说起最近离渊闹出的事情。
百里澄虽然也不得亲身参与朝堂议事,可她辅佐太子多年,早已是东宫的左膀右臂,太子有事习惯与她商量,如同以往这次的离渊之事他也会尽数告知。可以说她虽身不在朝堂,亦能对朝中大事了如指掌。
“乞罗扎既已放出话来,为着汗王之位,那些人就必定会再来。”
百里澄的话其实与那日议事上皇帝及一些重臣持的意见相同,草原那边的离渊已经崛起,因为乞罗扎汗在前朝哀帝末年时南下致使草原各部皆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觊觎南边这块广袤且肥沃的土地了。这些年离渊人不是不想来,而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及完全下定决心调动军队南下,偶尔的几次劫掠也是小打小闹。
其实从高皇帝当年追击离渊入草原开始就注定了大衍与离渊之间必有一战,不过是时间的早晚不同罢了。即便这次不来,等到新汗王继位后,为了确立威信也还是会来的。草原上只崇敬强者,新汗王继位若想坐稳,需要一场大胜才行。
百里漾也深知此理,强敌在侧且蠢蠢欲动,他们如今需要做的是养兵攒粮,把士兵养得更加强壮,操练得更加勇猛,兵器擦亮磨利,甲胄造得厚实坚韧,等离渊人一来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叫他们有来无回。
“届时江都边境防线亦是他们意图要突破的一处,你得看紧着些。”百里澄说道。
“阿姐,我省得的。”百里漾知道轻重,颔首道。
“那时说不得你要亲上战场。战场之上兵器不长眼睛,万事多几个心眼总是没有错的。”
百里漾再次应下。
战事若起,江都边境是离渊南下进入大衍的一处屏障,离渊要突破这层屏障必然会聚集重兵,真打起来十有八九是一场硬仗。百里漾作为江都王少不了亲自要上阵杀敌鼓舞士气,而从个人来说,百里氏的儿郎女郎们就没有怯懦不前的。
话说到这,正好崔栋和卢氏夫妻俩也回来了。
第54章 游湖
今日就是出来吃喝玩乐, 做高兴事的。朝堂上的事情也不差这一两日的,百里澄和百里漾姐弟俩很快加入他们一同去玩去了。
这处园子里有一大片自然形成的湖,正值夏日, 湖面上铺开了一大片清嫩青翠的荷叶,清风徐来,荷叶晃动如浪,一层一层地朝远处荡漾开去。躲藏在荷叶下还未被初升的太阳晒干的露珠被摇晃着滚落水面,被一些浮出水面的鱼儿正正接入嘴里。
“我家娘子说要去摘些莲子稍后做莲子羹, 有谁要去的么?”崔栋站在岸边朝百里漾几人问道。他手边不只有采摘莲子的工具, 手上更是拿了一个抄网。看这架势, 采莲子是卢氏等女眷要去的,他更想干的是捞鱼。
湖边有好几只小舟, 每只约可同时载上三四人。岸边已有好几个郎君小娘子跃跃欲试了,他们看到百里漾和百里澄过来, 先是见礼,然后看两人是否有意乘坐小舟去湖面上摘莲子, 好将先位置让给他们。
今日能受邀来到这处园子的这些郎君小娘子们皆是与大将军府交好的公卿勋贵的儿孙, 有些则是与卢氏那边关系亲厚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之中许多人是见过栎阳长公主百里澄的,甚至有几个女郎上前与百里澄说话。
百里漾在一边看着,清楚地瞧见她们看向自己长姐的眼眸之中带着钦慕,对此,他并不意外。百里漾向来是知道长姐有多厉害的,能文又能武,他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长姐,心里对她不仅是信赖还有崇拜。在回到湛京后不久,他就已经了解了长姐在湛京的贵女圈之中时何等受欢迎的存在, 一些女郎甚至以受到栎阳长公主的接见、被长公主称赞为荣。
“阿姐,你要去采莲子么?”百里漾问道。
眼前之景着实漂亮,若是泛舟湖上确实不失为一件美事。
眼见着百里漾有些意动,百里澄正要答应,忽然余光看到了不远处正走来的人,她对百里漾说道:“看来今日我与五郎是不能同舟了。”
嗯?
百里漾不解,正待问为何时,耳边这时听到一阵轻盈的脚步声,随后一道清悦的女声像山间清泉般流入,“臣女见过长公主,见过大王。”
百里漾转身便瞧见了盈盈下拜的颜漪,眼中有他没有察觉到的欢喜,不等百里澄开口他就率先让颜漪免礼,来之前崔栋就告诉他卢氏与颜漪是闺中密友,暗示此次游宴卢氏邀请了颜漪过来。知道这事时他对此次宴会不免产生了些许期待。
来到这处园子时知晓颜漪还没有来隐隐有些失落,很快又振作起来,想着人总会来的。可人这心里一旦惦记着事,想着颜漪何时会来,注意力就难免完全集中不时便显出心不在焉来。他是皇子,知道如何使喜怒不形于色,旁人不太看得出来他的心思不在,可百里澄直接看出来了。盼了许久,如今人终于来了。
瞧瞧,五郎这眼睛都比之前的亮了。
百里澄瞧了自己弟弟一眼,而后笑吟吟对刚来的颜漪说道:“你来的可巧,正商量着要到湖上采莲子。”
岸边的崔栋和卢氏见颜漪到来,齐齐上前相迎。双方相互打过招呼之后,卢氏上前亲切地挽了颜漪的手,玩笑着说道:“还以为你不来了,可让我好一阵担心。”
不知道为什么,卢氏说这话的时候,崔栋和长姐都看向自己,目光中还都带着揶揄之色,尤其是崔栋竟然还朝他“挤眉弄眼”的。百里漾瞬间意会过来,卢氏那话说的哪里是她自己,分明是在说他。他有些着恼了,脸上发热,不敢去看颜漪,只好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崔栋,还觉得牙痒痒,心想:好啊,这货竟然笑话自己,以后有他好看的。
他们的眉眼神色变化被颜漪看在眼里,再看江都王虽然面上看似镇定实则看向她的目光泄露出了一丝紧张,她心里忽然就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停留在江都王身上的视线只有一瞬便转移到了卢氏身上,亦笑回道:“是你所邀,我怎会不来。”
这次前来颜漪是以卢氏的闺中密友身份被邀请过来的,她是女方那边的亲友。卢家那边卢氏的祖父是当年最早跟随高皇帝打天下的那批人之一,定国公则是投在皇帝的麾下,两家都是武将,素来就互有往来。卢氏与颜漪自小便相识了,她们平素的关系就挺不错的,在一个定下与江都王的婚事、一个被聘为大将军府儿媳之后,她们的关系就更好了,毕竟日后她们还会有一层表妯娌的关系。
话题又回到采莲子上,大家皆兴致勃勃,颜漪也不会扫兴,也说要去。他们一共五人,崔栋让人准备了三只小舟,崔栋卢氏一只,百里漾与颜漪一只,百里澄叫上了两个女郎与她同乘一只小舟。
明眼人一看如此安排就是为了给百里漾和颜漪这对未婚夫妻制造相处的机会的。两个当事者也知道,对着安排方案并没有提出异议。
百里漾觉得如果在成婚之前能够多与颜漪相处了解一些也是好的。他本以为双方成亲之前女方要备嫁会出门的次数,他们之间也不太可能见得到,没想到还是有一两次的意外之喜的,虽然前一次因为某些“意外”没有能够见上面。
颜漪则是觉得这是一个弄清江都王如何看待云山寺之事的机会,她并不想因为云山寺的事情让江都王对她造成误会,有些事情发生了是不能当做没有发生的,若是不说清楚了,让对方将怀疑压在心里,难保会影响他们的日后。
虽说如他们这般身份的人成亲之后夫妻之间更多是相敬如宾,相互之间给彼此一个体面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婚姻生活了,天家更不比寻常,即便是夫妻可头上还顶着一层君臣名分,她此前对自己与江都王未来成婚后的生活的期盼也不过是与他做一对世人眼中合格的夫妻,可几次与江都王接触下来,让她发现了江都王与其他男子不一样的特殊之处,这样的发现让她惊喜,也让她多了一些此前不曾有的盼望。
一叶扁舟,泛游湖上,周身是成片铺开的荷叶。枝枝粉嫩的荷花俏立在风中迎风摇头晃脑,花瓣打着旋飘落而下,有的落在荷叶上,有的落在水面,成了鱼儿争抢嬉闹的对象,可都叫小舟驶入的水波一晃给吓得一甩尾惊惶四下逃窜了。
这湖里几乎每年都会有人想要去采摘莲子或者乘舟游湖,此处园子的管事特别贴心地早早令人在层叠的荷叶之间开辟了几条相互贯通的水道共泛舟游湖的主家和客人们通行。若是能够从天空往下俯视就可以看见一大片绿蓬蓬荷叶海中几条小舟无比快活地穿行在其中。
百里漾前世时曾见过别人泛舟花海荷海,那时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如今置身其中才知其中快乐。他坐在小舟的一段缓缓摇着桨,感受着清新凉爽的风徐徐扑面的惬意。小舟的另一端是颜漪,她看着对面摇桨摇得欢快的百里漾,很轻易地就捕捉到了他的好心情。
“辛苦大王摇桨了。”颜漪面带歉意说道。
她虽然是这么说,却大概知道对面摇桨乐在其中的人会说些什么。通过这几次的相处,她发现百里漾身上大多数时候都很少有上位者的架子,不会如同一些高门勋贵子弟一般自恃出身高贵而不愿意屈尊降贵去做一些在他们看来是卑贱的事情。她在知道自己极有可能会许配给百里漾之后,也曾去打探过百里漾在江都的行事,发现他真的是一个挺有趣的人。
“不过是小事,也不费什么力。”百里漾不觉得有什么辛苦的,又不是赛龙舟。况且这小舟上只有他和颜漪两个人,总不能让颜漪摇桨吧。
“要摘莲子么?”
小舟在百里漾的划桨下慢慢荡开水波,路过了好些成熟的莲蓬,可以清楚地看见莲子挤满了上面的洞洞,颗颗饱满,看得让人很有采摘的欲望。正好一枝莲蓬歪进了小舟里,斜横在百里漾面前。小舟上的工具准备得很齐全,他拿了一把特制的剪子将其剪下来,拿在手里,两只手同时开剥。
前世与现世两辈子加起来百里漾都没什么机会剥这东西,一开始有些不熟练,但大力出奇迹,直接手撕成一片一片的,再把里面的莲子一个个抠下来装到藤编的篮子里。他剥得很来劲,这一片的莲蓬又长得多,一刻钟的功夫篮子就被装满了。
百里漾看着一篮子的莲子,眨了眨眼睛,一不留神就剥了这么多,估计能够做很多莲子百合汤了。抬头发现颜漪似乎在看他,想着自己方才一直在吭哧吭哧剥莲蓬的样子估计都被对方一直看着了,脸上忽然有些热气,踌躇了一下后捧着篮子往前倾了一小段距离,“听说莲子亦能生吃,颇有些清甜可口。”所以,你要不要试一下?
他眼里有期待,颜漪伸手接过,剥了一颗放在口中尝了尝。
“如何?”百里漾期待问道,一边观察颜漪的表情,想从中得到反馈。紧接着他就看见颜漪微蹙了眉,不由紧张。
“有些苦涩的滋味。”颜漪如实答道。
“这样啊,怕是没有完全成熟。”百里漾有些干巴巴地说道。但如果他头上有耳朵,这会儿已经耷拉下来了。
第55章 采莲
百里漾觉得这是莲子的问题, 为自己找补道:“这颗不好,换一颗兴许会好的。”
他眼巴巴看人的时候让人很难拒绝。颜漪依言重新拿了一颗品相更好的莲子剥来吃,这次总算是如百里漾所说的滋味清甜的了。百里漾的眉毛重新扬起, 他就说嘛,他绝不可能摘不到滋味好的莲子。
“大王往日在江都时也曾亲手采莲么?”看着百里漾颇为熟练,颜漪不由好奇问道。她瞧着这人的动作一开始确有些生疏,可很快就得心应手了。虽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很难上手的活计,但也至少是做过两三回才能有如此速度的。
百里漾道:“以前在江都闲来无事时喜欢四处去逛逛, 偶见一处荷塘, 塘间有人采莲, 当时觉得稀奇就近前去看看。主人家热情好客,送了我一些莲蓬, 试着剥过,尝过滋味。”
他就封时至江都, 到了一处新地界,想着这偌大的地方都归自己管, 可不就想着到处去看看么。可范国相劝他说他们毕竟是初来乍到, 这地界上的许多事情还没有弄清楚, 不宜冒然行事。这主要也是为了他的安危着想,人生地不熟,总是比较容易出事的。他耐着性子等了两三年,等彻底将江都抓在手里后,才开始带着亲卫军四处走动。
百里漾发现颜漪对他在江都四处走动的见闻十分感兴趣,上次在定国公府见面时亦是如此。他抖了抖眉毛,又搜肠刮肚地回忆过去,挑了许多觉得有趣的经历说了,其中就说到崔栋当初追着柳公求指导把老人家吓得落荒而逃的事情。
他忍着笑唏嘘道:“想来有他在江都一日, 柳公是再不敢踏足江都的地界了。”
当初那小老头来江都也是想着江都的地界风光别致,跑来写生的,原本的计划是待上一年两载的,结果遇上崔栋这么个痴情难缠的可怕人,愣是吓得没待到一年就跑出江都了。
“崔都尉知道大王这么笑话他么?”颜漪忍不住笑,又好奇崔栋痴迷作画画技却一般这稀奇事,想知道崔栋画作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她的笑比周围任何一朵荷花开得都明艳烂漫。百里漾心中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他想错开与颜漪对视的目光,刚移开一瞬却又忍不住自己移回来了。他乐道:“可不敢让他知道,否则他非得让你将他的画挂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让你时时都看得着。”这事崔栋还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大王这般说,让我更是更加好奇了。”颜漪自己于作画一事上也颇有天赋,亦见过不少画的不好的,画的不好还如此痴迷于此道真是少见,一方面敬佩于崔栋对作画的坚持,也越发对崔栋的画作好奇了。
“日后总有机会见到的。”百里漾说道。
崔栋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画技不行,他很有上进心的,否则在江都时也不会对柳公“死缠烂打”了。奈何这人的天赋是有限的,崔栋的天赋值大概全部点到武艺一道上了,旁的几乎是一点没分到。这怎么不能说是另一种公平的呢。
他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很容易令人多想,尤其是如今面对面了,周围都没有别人,听的人难免有些羞涩。这日后自然是指他们成婚之后,届时她成了眼前之人的王妃,还怕日后没有机会么?
百里漾见对面的颜漪忽然低头羞涩不语了,他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不怎么恰当的话,不免有些尴尬,这种氛围下又不知道说什么,于是他只能左顾右盼试图说些别的缓解一下,却不想此刻颜漪先开口了。
“大王那日可是去云山寺祈福了?”颜漪今日来本就是想借此机会与百里漾说清楚她与顾晟开的事情,此时正好开口。
百里漾微愣,点头答道:“是,那日是去了。听闻云山寺中有一姻缘树颇是灵验。”后面的话就没有必要说了,已经是差不多明摆着说“我到云山寺是为求婚姻顺遂美满去的”。
“我与大王有缘,那日我也随母亲前去祈福了。”颜漪说这话时是直视着百里漾的。
目光对视,百里漾看着那双澄澈认真的眼眸,瞬间明白颜漪说这话的意思。她知道自己那日去了云山寺,甚至知道那日他就在大榕树的另一侧。他一时不知道颜漪为何突然提起此事,抿了抿唇,看着颜漪等她开口。
“此事多谢大王为我周全。”若非是在小舟上,颜漪是要郑重行礼道谢的。
若说来之前颜漪还担心百里漾会因为云山寺之事对她心存芥蒂,在经过方才的相处交谈之后,她便不这么想了。她能够确信百里漾并没有将那日的事情往心里去,他明知却当做不知,甚至都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这是在保护她的名声。
孤男寡女,避开耳目,私下相见,不管她是不是被顾晟开使计诓骗过去的,不管她与顾晟开究竟有没有儿女私情,一旦被人撞见,即便后来解释清楚了,一些风言风语总会传出去的,也总有人会相信这些言语。到时候有损的不仅是她的名声,甚至有心人可以利用此事攻讦定国公府。且婚前传出这等事,让宫里的几位知晓了,难免会影响对她的观感。
“此事我并未做什么。”百里漾稍一想也知道颜漪谢他的缘由,但他觉得这事真没有什么好谢他的。此前他还担心这桩婚事会拆散一对有情人,好在有情人是假的,只不过是虚惊一场。现在看来,只不过是那顾晟开的一厢情愿,颜漪分明只那他当兄长的。
不过那顾晟开到底是怎么回事?
百里漾这么想也这么问了。
颜漪见百里漾只是生顾晟开的气,两条浓密的眉毛因为眉头紧皱而斜飞向上,看起来很凶,可是他侧脸上此刻有一道因为采摘莲蓬不小心刮到留下的黑色痕迹,还怀抱莲子,给人一种凶萌凶萌的感觉,让人不觉好笑。
顾晟开这事也是要与他说清楚的。云山寺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包括那名背叛她的婢女是如何处置的,颜漪皆毫无隐瞒地告诉了百里漾。
百里漾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只觉得顾晟开这人是疯了不成?感情是两厢情愿的事情,顾晟开一厢情愿不说,还做出这么恶心人的事情来。这真的是喜欢一个人会做出来的事情么?难道顾晟开没有想过这么做会带来什么恶果么?
颜漪:“此事已去信让父亲知晓,父亲不久前已回信,说此后他与定国公府再无瓜葛。”
百里漾知道这是在对他表明定国公府对待此顾晟开的态度,出了这样性质恶劣的事情,定国公是要放弃顾晟开这个唯一的外甥了。也就是说,今后顾晟开无论做什么都与定国公府无关,哪怕是有人想要对顾晟开出手,定国公府也是一概不管的。
关于顾晟开与定国公府的关系百里漾在去云山寺之后派人去细细查了一回。
顾晟开是定国公颜定山胞妹独子,当年顾晟开之母不顾兄长反对执意要嫁给顾氏子顾允硕,甚至有传闻说两人当时是奉子成婚。顾允硕是世家子,世家多风流,哪怕顾氏已经没落,风流习性仍然不改。刚成婚时还与妻子颜氏浓情蜜意,只守着妻子一人,没几年就觉得乏味,开始在外面寻花问柳,一开始不让颜氏知道,但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很快就被颜氏发觉了。由此,夫妻感情开始变质,争吵不断。
世家那时都在走下坡路,顾氏又没有什么厉害的子弟能顶得住事,加上高皇帝继位后大力打击削弱世家,顾氏挨了一刀狠的,狠狠往下落之后就再没往上爬过。而顾允硕这人本事不大心气却不小,力图光复顾氏从前的荣光,结果连勉励维持住现状都很艰难。他心中怨恨身为国公重臣的大舅兄不肯拉拔他,屡次酒醉回家对着颜氏就是一同怨骂。
定国公觉得顾氏已是一团污遭,想让妹妹颜氏与顾允硕和离,带着儿子回定国公府或者别府另居,可颜氏自己不愿意。定国公拿这个固执的妹妹没有办法,只好在别的地方给母子俩一些照顾。从四岁起,顾晟开就每日被送到定国公府与两位表兄一同习武学文,而定国公得空时也会亲自教导他们武功谋略。可以说顾晟开不仅是定国公的外甥,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他是定国公亲自教导过的弟子。
由此,顾晟开与定国公府的关系可见是非同一般的亲厚。可就是这样与定国公府拥有亲厚关系的人,他背刺了颜漪、背刺了定国公府。他对定国公府太熟悉了,定国公府里的人也知道有他这位表公子,所以他才能如此顺利勾结颜漪身边的婢女诓骗她前来相见。
百里漾想到那个被顾晟开以情爱诓骗送掉性命的婢女,倒不是觉得她无辜,只是觉得顾晟开手段不仅卑劣而且恶心,经过此事他对此人的恶感达到了顶点。
“此事我已知晓。”百里漾明白了定国公府的态度。他想着颜漪被亲近的婢女背叛又被向来视为兄长的表兄算计,心中怕是难过,他对颜漪说,“是他不好。”所以你不必为这等人伤心。
颜漪能够感受到百里漾的温柔,轻声道:“大王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呢。”
突然被发了一张温柔卡的百里漾愣了一下,目光微抬却看到了颜漪面容上绽开的笑颜,确定她是在夸他,不由也笑了。
第56章 成婚之前
“原来你们在这呢, 可让我们好找。”前方不远处左侧的分岔水道突然传来一阵舟体化开水面的声音,兼有舟身被藕杆碰撞摩擦出的声音,比这些更清楚的是崔栋爽朗的大嗓门。
“你们采得多少莲子了?”崔栋划桨, 载着妻子卢氏靠近百里漾两人的小舟,他一眼就看见了空空如也的小舟,也不是,百里漾的手边还放着一个装满了莲子的篮子,但那篮子只有两个巴掌大。显而易见的, 百里漾和颜漪两人就没有认真在采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