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黑燕飞机

当然了,这些军用车辆想要使用这些专利比较简单,大部分企业一般不会设限,只要给足专利授权费,并限定产量用途就行了。

但是民用市场上……其他汽车公司想要顺利使用这些专利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目前这五家汽车公司正在进行一场规模比较大的专利交叉授权谈判,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北美汽车公司有可能提前两三年就自行量产汽油发动机,而四大汽车公司也将会获得一些自己急需的专利技术授权。

这也意味着,一切顺利的话,北美汽车公司也有希望在年内把航空发动机投入商业应用……至于说前期的各种研发工作,那早就完成了,人家北美汽车公司旗下的北美飞机公司,早就制造了一大堆的航空发动机用于自家飞机的各种飞行试验了,只是受限于专利没办法用于商业应用而已。

没有专利授权的情况下,你自己搞来用于科研是没问题的,但是无法用于商业用途。

也正是这一条规则,北美汽车公司才能够在过去多年里没能获得内燃机专利授权的情况下,依旧稳步研发自己的汽油发动机,并在这个基础上搞出来一大堆属于自己的技术……

不过,也只能局限于研究而已。

想要大规模量产并用于商业应用,这专利授权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要不然就只能老老实实再等两三年。

这,其实也就是北美汽车公司,他们虽然无法解决其中几种核心专利问题,但是却能逐步解决了其他技术问题,寻找到了绕过别家专利,建立自家专利。

而对于其他第三方汽车厂商,或者是有心进军汽油发动机行业的其他企业而言……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受到的专利限制可不是一条两条,而是数十数百条……哪怕是两三年后的多条核心专利陆续到期,他们大概率也造不出来堪用的汽油发动机,因为还有其他一大堆专利卡着他们呢。

这就是北美汽车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汽车厂商以及其他进军汽车或发动机行业的企业的区别……今天的北美汽车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第三方汽车厂商,而是一个拥有了众多核心技术,初步构筑了汽车行业专利池的汽车企业。

对于这样的北美汽车公司而言,崛起已经成为了必然,哪怕是强行拖他们两三年效果也不大……甚至可以说,人家就算现在停产,白白养着工人和机械设备两三年都无伤大雅……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维持下去,而且还能继续保持庞大的研发投入。

等到两三年后再进行大规模量产,直接重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