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个学生还是不同意,认为李稻花是在狡辩,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卑鄙可耻。
对于这种活在自己世界,沉浸在对西方幻想中的人,李稻花觉得自己都多余跟他解释。
最适合他的小说是《董乐成功学》,把这部小说里走线的方式吃透,赶紧去他向往的西方“圣地”去,要是这个人想要申请公费留学,她非把他搅和黄不可。
真把她李稻花当成是什么老好人了,姐姐有的是力气和手段,记住你了小子。
给欧阳远使个眼色,欧阳远无奈地记下这个男生的长相和他身边的人,准备等下去问问这个男生叫什么,哪个学校的……
他不是从犯,他只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不让李稻花出口气,她指不定要在什么地方出气呢,精确打击,不伤及无辜。
更何况,稻花也不是没有分寸的人(应该吧)。
李稻花的这番言论,后来让在场的记者全都写进当天的演讲会报告中,没去现场的人大呼过瘾,也更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挤进去呢。
第96章 她值得一个□□李稻花还在这写签……
李稻花还在这写签名呢,演讲会之后就是签名会,她的签名,现在可值钱的很。
每个学生只签一本,有的学生一下子拿过来好几本,说是帮同学带的,谁知道到底是干什么。
李稻花随手拿出一本,签完就是下一个人。
等着签字的人太多了,就这样还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排到呢,时间一到,学校的护卫队就护着李稻花赶紧撤。
就这样,几次后,李稻花都想爆炸,直接去外地开始,路上好歹有时间可以休息,还是公费旅游。
在这个年代,省和省之间还没那么像,每到一个新的省份,都是完全不同的风貌。
相同的是,人们都很热情,很多地方的人,甚至还会给李稻花投喂食物,说她肯定没吃过他们当地的特色美食。
一趟下来,李稻花不仅没瘦,还略微胖了点,空手去的,大包小包回来的。
“挺好,这天南海北的,也是吃上了。”要不是过海关的时候,
拿这些熟食不方便,她高低要带过去吃。
十二月份要去参加颁奖典礼,去的时候,李稻花从上到下穿的衣服,都是有讲究的。
别人去穿什么无所谓,她李稻花一定要成为现场最靓的崽。
穿的衣服是新中式,方便活动的同时,还不耽误展现传统文化,跟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分。
红色呢子大衣,黑色内衬和黑色马面裙,别问冷不冷,她下飞机就坐车,从车上下来直接就进有暖气的房里,吹冷风的机会很少。
头发全部盘起来,用一根金发簪固定,突出一个有钱,但是咱也不是那种暴发户。
这次去参加颁奖典礼,可不是她一个人去,还有陪同的人,就是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样的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出国家风采。
一路上,随行人员一直在给李稻花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见面的什么怎么样,平常的饮食之类的。
最重要的是,劝李稻花收着点。
“稻花同志这次是出来为国争光,这些外国人要是有些不了解我们文化,无礼的地方,稻花同志稍微忍忍,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他们再怎么说,把这个奖给稻花同志你,就说明是认可稻花同志的才华的……”
跟李稻花接触多了就知道,李稻花完全就是吃软不吃硬,你要是来硬的,那她直接头铁莽过去,腰杆子太硬,受不了这委屈。
飞机刚落地,立刻就有人过来迎接,车都是准备好的,一排直接开到大使馆。
大使馆准备好了欢迎酒会,欢迎酒会不止是大使馆的人参加,当地华人和友好人士都参加了酒会。
李稻花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签名是少不了的,好在她已经习惯签名,很快就能签完一个。
再加上国家本来就不算大,当地的华人人数就更不算多,酒会总共也就几百个人。
这些人拿着的书,有中文版的,也有外文版的,外文版的要占大多数,毕竟,这里是外国。
参加酒会的人大多年龄都不算小,李稻花在这里算是年轻的那一批。
她是不喝酒的,喝不来这个味道,所以酒会给她准备的是汽水,还特地冰镇了,因为听说李稻花喜欢喝冰镇汽水。
酒会在操办的时候,特地找的年轻人一起准备,就是为了更合年轻人的风格。
在大家举杯庆祝的时候,李稻花的酒杯能看到明显的气泡,她喝了不止一杯。
也是因为有李稻花带头,一些本来不得不在这种场合喝酒的人,也有了选择汽水的机会。
随行记者都要把这些拍下来传回国内的,这可是一手素材。
“记住,一定要收敛点,这是别人的地盘,稻花同志,你是最棒的,祖国为你骄傲!”
临参加颁奖典礼之前,随行负责人还在叮嘱李稻花。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想从头到尾帮李稻花操办这次出席,可惜,李稻花不是别人,她还年轻,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他们只能尽可能给李稻花建议,采不采纳,那就是李稻花自己的事情了。
他们还给李稻花准备了演讲稿,还有各种应对记者提问的稿子,想让李稻花记住这些,到时候能用上。
看起来是没用的,也没见李稻花看过几次稿子,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或许稻花同志晚上回房间之后,自己有在努力呢。
这种背地里偷偷卷的人,也不是没有。
可惜,李稻花并不是那样的人,她卷是真的,从她发布小说的速度就能看出来,偷偷卷是不存在的,在大家看不到她的地方,她只会更放松。
而且他们准备的稿子,其实也不需要怎么看,公式化的演讲稿,她又不是不会,真当她穿越之前只看营销号了?心眼子学习她也没少学!
到了会场,立刻就有人把她领到地方,在场的亚洲面孔很少,但是只要是亚洲面孔,看到李稻花都要用中文寒暄两句,哪怕只是说一句你好。
在这里,李稻花都已经不仅仅是代表自己的国家,还代表着其他亚洲国家。
其他的人很少跟李稻花打招呼,他们也不想留意和区分,亚洲面孔有什么不一样的,哪怕李稻花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毕竟,李稻花和她的国家只是遵守规则的人,而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这让他们天然的拥有优越感。
李稻花也不在乎,我还不想跟你们打招呼呢,最好大家别坐在一起。
等到与会人员全部到达,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全场强光瞬间熄灭,颁奖台上的灯光最强。
在上台之前,会对获得者进行介绍,同时也是颁奖词。
李稻花是第二个上场的,在轮到李稻花的时候,颁奖词同样还是英文,李稻花身边的随行人员实时翻译。
这样的颁奖词通常会有一些专业词汇,带翻译员是防止李稻花哪里没听明白,同时也知道,李稻花肯定是要用中文发言的。
李稻花坚持用中文发言的初衷他们十分支持,也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
这个翻译员不止是李稻花的,也是在场所有不懂中文的人的。
刚开始还好好的,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①,李稻花是位优秀的思想家。
后面就开始鬼扯,翻译员还在担心自己如实翻译会不会让李稻花生气。
实时翻译,只要对方不停顿,翻译人员就很少有长时间的停顿。
李稻花立刻就察觉到不对,而且,她也不是完全不懂英文。
“我能听出来他说的什么,你最好如实翻译,让我自己脑补的话……”
有些词李稻花听不懂没关系,做那么多年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不是白做的,结合上下文联系。
至于说联系的对不对,那就看天意了,反正她上学的时候,天意向来不站在她这边。
听到李稻花气势汹汹的要开始脑补,翻译人员快速如实翻译。
「她用充满理想的笔触,揭露了政治的黑暗,用理想中人性的光辉,映照出现实人性的黑暗。
她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在东大贫瘠的土壤中,爆发出巨大的反抗,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
对文明和光明的渴望,让她创作出《时间围城》这样的优秀作品……」
翻译人员越是翻译,李稻花的表情就越不好,甚至开始冷笑,这说明,人在怒极的情况下,真的是会笑的。
倭国和韩棒这些对中华文化了解比较多的人能看出来,李稻花这笑已经代表着她很不爽了,冷笑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
可惜,他们能看出来,不代表着别人也能看出来,尤其是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并不关注亚洲面孔的变化,只能看出来李稻花笑了。
他们就觉得,李稻花果然是向往西方文明的,你看她都笑了。
随行人员一直担心李稻花会暴走,全身崩的紧紧的,随时准备站起来按住李稻花,让李稻花冷静。
可惜,准备了半天也没用上,李稻花稳稳的坐着,听他们把颁奖词说完,然后让她上台领奖致谢。
等到让李稻花上台的时候,旁边的人低声说:“完了……”
按照李稻花的性格,沉默这么长时间,指定是要来个大的,不来大的,那他就敢吹牛说李稻花能获得诺贝尔□□,她真的为
和平做出了贡献。
他猜的还真没错,短短的路上,李稻花就已经想好了,接下来自己要说什么。
和平个屁,我来是给你们脸,既然你们不要脸,那就别玩了!
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别人捧着你们,李稻花可不捧,今天就是这个奖不要,她也要开嘲讽。
在场的人还都想不到接下来会有什么样可怕的事情发生,看到李稻花往台上走,都在鼓掌,至于心里怎么想的,那就不清楚了。
参加活动的人穿的都比较正式,男的大多穿西装或者是民族服饰,而女的大多穿的晚礼服。
相比之下,李稻花穿的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她作为获奖者,暂时原谅她,后续让报纸批评她就行了。
她应该没参加过这么高档的典礼,有些不知所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小地方来的人。
一些贵族人士心里这样想着,用俯视的视线看着李稻花。
第97章 耻辱李稻花在台上站定,环视一圈……
李稻花在台上站定,环视一圈,能够看到一些明晃晃的恶意,也能看到一些好奇。
随行组给的演讲稿她是绝对不会用的,以他们的颁奖词,她要是真的就这样接受了,就代表着她赞同颁奖词的说法。
代表着她赞同颁奖词中说的,她身处黑暗中,但,那不是事实。
她一直都在光明中啊,相反这些人,确是真的在黑暗中而不自知。
“对于刚刚的颁奖词,我有几点异议,我并不认同这样的颁奖词,我的国家孕育了我,同样孕育了我的文字。
如果不是这样包容、团结、向上的国家,无法孕育出向上的生命力和人民。
文字,是我对未来的向往,而不是对现在的反抗。
如果看完《时间围城》,只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会认为,你们的文学素养堪忧,我为以这样的理由获得诺奖感到耻辱。
《时间围城》并不是对某个国家和政府批判,而是人民的胜利。”
李稻花全程用中文说,旁边的翻译人员则是一字一句的帮忙翻译。
不得不说,这是她翻译的最痛快的一次,因为李稻花要求,必须用强烈的语气表示抗议。
她完全不需要斟酌语句,怎么说着爽怎么来就行,当然,心里还是会替李稻花担心一下的。
目前国家的国际力量并不算特别强,再加上被国际势力排斥,她担心李稻花这样说完之后,会被这些国家集体穿小鞋。
有些脑子不正常的人,认为西方是真正的文明国家,没有一点人情世故,绝对的公平公正,那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或者是大脑皮层光滑的苍蝇上去都打滑。
这些国家那才叫一个未开化,耍的都是老祖宗耍剩下的,还耍不明白,早晚自食其果。
李稻花可不担心这些,爱咋咋,有本事把她书给禁了,这不就是他们最擅长的,大不了她换个笔名,继续挣他们钱。
真让她换笔名挣钱,那她可就抛开良心,只管恶心人,专当搅屎棍,主打一个互相伤害。
听到李稻花这么说,在场的人脸色都变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难掩笑意。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很多事情大家都可以为了钱商量,但是在国家意识这个方面,他们不允许有别人染指。
他们的国家,只能他们自己指指点点,外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说,这么多年,很多国家没办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没有原因的。
你夸自己的国家,那他们就不同意,什么意思,你们是不是想策反我们国家的人暴动。
咱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敏感,也不知道怎么一点点别的国家的好就能让他们国家的国民暴动。
实在是摸不到头脑啊。
李稻花这样的话,无异于当场打脸,还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
她还在演讲的时候,突然麦克风被关闭,都不用别人提醒,李稻花立刻就能察觉到,麦克风被关闭了。
原本震耳欲聋的声音,在麦克风被关闭之后,哪怕是前排,也很难听到。
原本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李稻花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两个扩讲机,就像老师上课时候用的那样。
本来是让人做出来,在一些被围堵的场合用的,还挺好用,她用过几次。
没想到这时候就排上用场了,李稻花继续讲,就讲她小说的本意是什么,被其他国家的翻译版本扭曲成了什么样。
在场的绝大多数人还真没看过中文版,他们也都以为,自己国家的版本就是原始版本,还以为李稻花就是个卖主求荣的。
现在听到李稻花这么说,彼此之间一沟通,还真是她说的这样。
但是那又怎么样,他们不在乎真相,他们只在乎是否合群,李稻花这样,就表示,她并不合群。
这样的人,以后也不会被他们接纳。
李稻花的小扩音器没用多久,就被赶下台,连带着扩音器也被没收了。
只是诺奖却没办法撤回,全世界都已经知道李稻花获奖了,他们要是撤回,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脸,比这种颁奖典礼上被打脸更招人笑话。
这时候很多人对诺奖还有很重的滤镜,诺奖自己也重视自己的脸面,没到破罐破摔的时候。
没办法撤回没关系,他们有的是方法整李稻花。
把她的书列为禁书只是最下作的方法,他们当然会做,不过不止这样,他们还要让媒体大肆宣传李稻花——不好的方面。
比如说李稻花性生活混乱啊,比如说李稻花给高层提供服务啦,比如说李稻花奴役普通人啦,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奴隶做的……
他们想出来的,当然是对他们来说司空见惯的,他们可不会亲自去考察李稻花的生活情况,也不在乎他们国家什么样,他们就想这么说。
没图没真相没关系,反正有图有真相他们也不在乎。
就在他们想着怎么整李稻花的时候,李稻花下台,没有拿奖状和奖牌,以此表明,她对此次诺奖的不满,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态度,她是真的以此为耻。
有人提醒李稻花,她的奖状和奖牌忘拿了,李稻花大声说,她是不会接受这样的颁奖词和这样的奖牌。
前面说了,他们这时候还比较注重脸面,哪怕是错了,也要将错就错,这奖,李稻花还非拿不可。
事后攻击是事后攻击,这时候李稻花不要奖牌,同样让他们很难看啊。
有人小跑把东西给李稻花送来,李稻花双手插兜,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对方,盯的对方后背直冒冷汗。
等到李稻花再转身走的时候,也没敢追上去。
李稻花可是把人给得罪狠了,在李稻花还没离开的时候,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李稻花的黑料。
包括李稻花的穿衣打扮,都是他们攻击的对象,说她穷到买不起晚礼服。
也有报纸说的是他们国家的人都没听说过晚礼服,毕竟他们国家是那样的贫穷落后,饭都吃不起,怎么可能有钱穿衣服,还是晚礼服这样的贵族服饰。
奖没拿到,还被人这样说,随行负责人也不能怪李稻花,当时他听到那样的说法,也是怒从心头起。
为了大局,只能忍下来,李稻花这样的做法,从他私人角度来看,他很高兴,只是从官方立场来看,他们宣传自己的效果没有达到。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有些沉闷。
来之前,都是很高兴的,不管怎么说,李稻花获得诺奖,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有单纯的人,是真的认为,这是文化的胜利,这是李稻花文化水平的提现。
而经历过颁奖典礼这一幕,才知道,李稻花之前说的全都是真的,这其实让人挺沮丧的。
李稻花没有不高兴,在这样的场合还能骂人,骂人就算了,这群人居然没取消她的诺奖,她还以为,就这样就取消了呢。
有人心虚,自然就有人不心虚,阿美莉卡是真的觉得,李稻花文中的甲国就是他们啊,不是他们,难不成还是S国?别开玩笑了,他们现在才是跟东大好的那个。
所以在阿美莉卡的报纸上,并没有批评李稻花,而是认为,李稻花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言论自由,人权至上。
那些国家一点都不自由不民主,完全比不上他们这个灯塔,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名利场》和《时代》都邀请李稻花参加专访,李稻花在阿美莉卡可是真的火起来了。
争议性极强,口碑更是反转反转再反转,让人根本想不到她下一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操作。
李稻花刚回国,没时间
,《名利场》和《时代》就专门派记者过来采访,而且在当地采访,对阿美莉卡的读者来说,吸引力更大。
这次的颁奖典礼,国内也进行了转播,同时配备了中文字幕,方便更多人观看。
这其中,当数大学生观众最多,很多普通人还要上班,大学生甚至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颁奖典礼。
看到颁奖词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义愤填膺,真想站出来大声说,你在放屁!
可他们远在千里之外,颁奖典礼这时候也已经结束,他们再怎么气愤也于事无补。
“稻花老师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可是稻花老师又能怎么样,这可是诺奖啊,如果稻花老师乱来,可能就拿不到奖了,这样的国际奖项,你摸着良心说,你会放弃吗?”
在场的学生很想硬气的说,不要也罢,可是摸着良心说,有几个人能拒绝诺奖呢。
学生们包括老师,都攥紧拳头,看着被翻译成中文的颁奖词,哪怕颁奖词已经尽量用好的词汇来翻译了,那流露出的恶意,还是让人不适。
等到李稻花上台,很多人眼前一亮,今年她25岁,经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褪去了之前的青涩,显得成熟不少。
再加上她这次特地打扮的比较稳重,完全就是一副国泰民安的样子。
她这样的打扮,让很多人都暗暗点头,这才有大国风范。
可惜李稻花不能开口,一开口就毁所有,库库一顿发言,听的人一愣一愣的。
有些人没反应过来,在李稻花发言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看字幕,看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不用看字幕,直接听李稻花讲就可以。
李稻花说的话,也让很多人松了口气,这才对嘛,这才是稻花老师,虽然这次的攻击力小了些。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看到的转播也是经过筛选的,后来李稻花用小喇叭说的话,根本就没拍下来。
他们能看到李稻花的发言,都还是大使馆出了力,有些国家直接就是阉割版,根本没有李稻花的发言。
精神胜利法也是让他们赢麻了。
李稻花回国之后,很多人自发到李稻花家门口送花,表达自己对李稻花的支持。
十二月份,还在开的花,就只剩下腊梅,和一部分菊花。
于是,李稻花家门口,很快就放了大量的腊梅和菊花。
刚开始还好好的,两种花的数量不分伯仲,什么都有,颜色也是以红色为主,这不快过年了,图个喜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后来者居上,数量快速增加,腊梅都要看不到了。
颜色也从原来的红色为主,变成掺杂着白色的花,看上去好像是在祭奠一样。
这也是没办法,支持李稻花的人不少,可是北平就这么点腊梅和菊花,大家刚开始都想要红色的,可不就把白色的给剩下了。
知道的晚的,或者动作慢的,只能选择白色的花,好歹也是自己的一片心意。
李稻花在其他的四合院住着,欧阳远晚上的时候会偷偷去家门口带几支花回来,就放在李稻花的书桌上养起来,也是很好看的。
房间里也会有淡淡的香味。
李稻花就是在这里,接受了《名利场》和《时代》的采访,双方一拍即合,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98章 拉扯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特色人……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特色人物,或好或坏,不管是那种情况,他都能吸引读者。
对于报社来说,这样的人简直太棒了,如果这个人还懂得一些采访的艺术,那简直是天作之合。
在采访的时候,记者们认为,李稻花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同样会生出跟这里的记者一样的想法,李稻花如果加入报社,那就太棒了。
其实从之前就能看出,李稻花是个很擅长跟媒体打交道,也很擅长营销的人。
上次的星云奖,颁奖典礼之后,阿美莉卡读者的视线全都集中在李稻花身上,另外几个获奖者都没有多少人讨论。
这次同样如此,许多国家的读者都在讨论李稻花,不论好坏,至少比没有人讨论要好,对于他们新闻人来说是这样的。
被人们关注着的人,通常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结果,最惨的是那些在无人在意的角落,悄无声息消失的人,他们可是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采访之前,首先要拍照,这座四合院并不大,本来也没打算当做长期居住的房子,它不仅不大,还没有好好装修。
只是简单的收拾收拾,干净能住人就可以。
这样的房子让过来采访的记者有些诧异,毕竟他们知道,不说在东大,李稻花在阿美莉卡都挣了不少钱,她完全可以住在大别墅里,特别豪华,自带花园的那种。
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的,她的生活好像有些拮据。
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她是不是被打压了,或者是什么别的问题,或许他们可以帮忙。
“当然没有,只是之前在颁奖典礼上被人羞辱,我的读者为我打抱不平,用鲜花表示对我的支持,鲜花太多,堵住了我家的大门,我只能暂时住在这里。
你看,这里的花,就是从那里拿过来的,很漂亮。”
这样的话,记者有些将信将疑,提出采访之后想去看看那样的场景,李稻花当然不会拒绝,她又没说谎。
采访的时候,记者问到关于这次颁奖典礼,李稻花说的那些话,以及事后其他媒体对她的批判。
李稻花淡定地说:“我说过,我就是未来,文学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文学本身的,掺杂的杂质越多,也就越不纯粹。
他们的老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甚至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老的只剩下陈腐的气息,迟早要被时代抛弃。
未来不是属于他们的,未来是属于每一个努力奋斗的普通人。”
哎呦,你要是这么说,我们可就来劲了,多说点我们爱听的。
阿美莉卡的梦这时候还没有变质,至少底层人还并不知道,这只是个谎言。
或者是,谎言说的太多,他们自己都相信了,毕竟,阿美莉卡最擅长弄虚作假。
李稻花的这种底层人奋斗说,在阿美莉卡还是很有市场的,也是阿美莉卡一直在引导的价值观。
他们也拍过不少影视作品,来展现,哪怕是再普通的人,也有机会通过奋斗,实现阶级跨越。
在提到阿美莉卡有不少读者也支持她的时候,李稻花还特地说感谢支持她的读者,他们虽然远隔万里,还是希望她的每个读者都能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记者听完翻译,还有些惊讶,他们也了解李稻花,来之前看过不少关于李稻花的采访,她之前的发言,怎么说呢。
一点都不像他们认识的华人,攻击性极强,包括现在采访,他们也见识到了李稻花的攻击性。
只是提到她的读者很支持她,瞬间就变了,这祝福,听起来诚意满满,从家庭到身体,再到方方面面。
而且,听说,他们这里的人,都会巫术,搞不好这真的是祈福的一种,那他们要是没有享受到,岂不是太亏了。
有记者赶紧补充,希望李稻花也能给他们这样的祝福。
不要钱的祝福说送就送,收了不要钱的祝福,可就不能收要钱的喽~
现在看来,李稻花人还怪好的,哪里好,当然是对读者好啊。
不说有求必应吧,但是人家这巫术,搞不好读者都要占便宜。
还有就是其他国家对李稻花的种种污蔑,什么私生活混乱之类的。
李稻花的回答是:“建议你们去查查是谁说的,谁这么说我的,通常就代表着,他是这样的人,不然他怎么会这么想别人呢你说是吧。”
当然,这话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李稻花觉得,这话放在那些人的身上,绝对是百分之一百的应验,甚至还会有意外惊喜。
记者想想,别说好像还真是这样的,他们写新闻稿子胡编乱造的时候,那也是身边的案例信手拈来,用习惯了都。
自己编那多费脑子啊,一个月挣几个钱,这么拼命。
公司是老板的,身体可是自己的,能爱护尽量爱护。
几个人在一起,捅咕半天,宾主尽欢。
最后,李稻花还让欧阳远带着他们去之前的家外面转一趟,看看她李某人的名气。
咱真不差啥,就咱在北平的读者数量,都可能超过了国外一个国家的读者数量,要不是为了挣外汇,老老实实在国内写都够她活的
很潇洒了。
记者们看到遍地的鲜花,也都惊呆了,尤其是,就在他们看的时候,还不停的有新的读者来送花。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以说是全方位通杀。
在这个时候,人口总数,以及集中居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群。
这是国外很多国家都做不到的,光是这么多人给李稻花家送花这件事本身就值得令人吃惊。
他们随机采访了几个路人,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支持李稻花,李稻花有什么魅力。
成年人大多都是因为李稻花的作品,以及李稻花的爱国,小孩子更多的是因为李稻花的图书角计划。
阿美莉卡也有慈善,只是他们的慈善在救助流浪汉,救助所谓的难民上,教育方面可做不得慈善。
不仅不能做慈善,还要让人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钱。
你都想要看着教育改变命运了,怎么能嫌命运贵呢?免费的也有,可是你愿意用吗?用了能改变命运吗?
不学习,快乐教育,长大老老实实糊糊涂涂的被压榨,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不过这个他们回去是不会写的,能写李稻花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都已经是看在李稻花祝福他们的份上了。
要是让普通人知道,慈善事业还能这么做,他们岂不是要翻天。
很快,《名利场》和《时代》关于李稻花的专题报道出炉,跟其他报道不同,他们是实打实的去采访了李稻花本人,并不是捕风捉影。
这种隐藏一部分真话的报道,比全都是假话的报道要更权威,也更令人信服。
李稻花没有拿走奖牌的事情也写了出来,在此之前,电视和媒体,都没报道李稻花拒绝了诺奖。
哄堂大笑,酝酿了两个月,结果得主拒绝了,这对诺奖绝对是打击。
你不给,跟你给了人家不要,这是两码事,后者代表,李稻花更强势,诺奖专业性再次受到打击。
诺奖也急啊,你凭什么拒绝,我们不允许你拒绝!
有报纸试图挽尊,说是诺奖不颁发给人品低劣的人。
没用,诺奖得主也不是人人都是圣人,被钉死了人品低劣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其实也不对,对他们来说,这些人算不上人品低劣,人无完人,有点缺点不可避免,诺奖看的是文学本身。
哎,这就自我打脸了,更何况,还是那句话,诺奖不是不颁发,是颁发了人家不要。
就这样,报纸上围绕李稻花展开激烈讨论,李稻花的生平也被挖出来,各种真真假假的报道。
国内的一些报道也被他们直接引用过去。
李稻花家里,也有负责人打电话给她,让她要不就接受奖牌了吧,获奖也不容易。
经过这么长时间,李稻花也冷静了很多,说:“让我接受也可以,颁奖词修改了,并且道歉,不然我就不拿,他们爱给谁给谁。
到时候提起来,看是谁丢脸。”
在让人丢脸这方面,李稻花是遥遥领先,毕竟,她可是靠这个起家的,人不能忘本。
诺奖那边也不同意李稻花的说法,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着,1985年就在这样的僵持中度过。
过年的时候,李稻花都没敢出门,想让大家忘了她,得再有一件重大事件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这一天并不太遥远。
临近过年的时候,李柱子和李三柱他们回老家去了,他们的舅舅去世了,这个舅舅对他们还是很好的,他们要回去奔丧,正好这几年一直没回家,回家祭祖去,过完年才回来。
家里只剩下李稻花和欧阳远,两个人,干脆就直接在外面的饭店提的年夜饭,省得他们做。
李三柱上路之前给张青山打电话,说他们要回去,得回家住。
张青山也知道他们要回来,劝李三柱在李柱子家住,他家,恐怕是住不安稳,也住不习惯。
“我家有什么住不安稳,住不习惯的。”李三柱不以为意。
第99章 刨祖坟“哎呀,我……我跟你们城……
“哎呀,我……我跟你们城里人说不清,你先回来,等你回来就知道了。”张青山挂了电话,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回来的路上,李三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让他住自己家呢?大不了就是多花点时间打扫嘛。
他们这次回来的人不少,打扫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转过几次车,好不容易才到了村口,李三柱扶着自己的腰,感叹,这山里回来一趟真不容易,交通也太不方便了。
李柱子在旁边说:“你忘了,以前这路比现在还差,咱们不也过了几十年,这么快就忘本了?”
李三柱笑笑,回想以前,确实不容易,不容易他们也只能苦中作乐。
要不怎么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呢。
在北平,他们想去哪里都方便的很,还有地铁,更快,在这是想都别想,大巴车也破破烂烂的,不知道是哪里淘汰下来的旧车。
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舍得花钱坐车,能自己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
村子现在也是大变样,要不是周边的环境变化不是太大,他们都不敢认这是他们村。
原本总是灰突突,破破烂烂的村子,现在新起了很多砖房,更神奇的是,这些砖房上居然还有字画。
李三柱看了,字画有的是李稻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海报,有的是李稻花小说的封面。
这样的字画,给村子更增添了几分特殊,在其他村子都灰头土脸的时候,他们村子打扮的光鲜亮丽,与周围格格不入。
还能看到有人就站在这些字画前让人给他们拍照。
“哎,三爷爷!”
拍照的人转过头,看到李三柱,惊喜地喊出声,跟等着拍照的人打声招呼,告诉他们,明天就能拿到照片,就跑了过来。
等跑到李三柱跟前,他才发现,这人是村里的小伙子,比李稻花小几岁,但是辈分比较低,叫他三爷爷,叫李稻花姑。
小伙子命不好,小学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去地里干活,没留意,左手手指头被割掉三个,从此成了残疾。
初中没考上高中,就只能在家里继续种地,少了三根手指头,种地不利索,找媳妇也不好找。
人也慢慢变得少言寡语,每天除了下地就是在家里干活,也不经常出门。
“大牛啊,你这是……”李大牛脖子上挂着一个照相机,刚给人拍完。
“我在村里给人拍照,三爷爷你们刚回来,咱们村这几年变化可大了。”
“看出来了。”李三柱看着
村子里的陌生人,以前村里可不会有这种陌生人,有也是很少,跟他们一样,穷的抠脚。
现在村里的陌生人,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错的,穿衣打扮就不一样,还舍得花钱拍照。
他年轻的那会儿,结婚都舍不得拍照,李稻花他们结婚的时候,李三柱咬咬牙才决定让小两口拍了结婚照。
说是结婚照,其实就是一张合影,两人就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一起在一张红布前面合影,这在村里也是少见的结婚照。
这会儿快要吃中午饭了,也没什么人拍照,李大牛就边走边跟李三柱他们讲,村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村里变成现在这样,也是稻花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事,这十里八乡的人,都得来咱们村拜拜文曲星。
有保佑孩子上大学,挣大钱的,也有让保佑平平安安的……
总之,这些人一过来,那不就跟大集一样,这人吃马嚼的,都得在咱们村花钱,张镇长就带着我们,慢慢摸索出来的这些路数。”
刚开始,村里也没人知道啥是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他们知道,诺贝尔是个啥,为啥提到这个,张镇长就激动的浑身发抖,吐沫星子能喷出二里地去。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村子里,他们也渐渐明白了,总之,这个奖,很厉害,全国,李稻花是第一个获得的,一年,全世界也就评选一两个人。
这就叫厉害,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比考上清北还祖坟冒青烟。
于是,村里人见到别人的时候,也经常把诺贝尔文学奖挂在嘴上。
村里年轻男女相亲的时候,媒婆必须要提一提,他们李家庄可是出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村。
啥?你不知道这个奖?那你就太土了,文盲,这都不知道。
走着,前面就是李三柱家,他家并不算偏僻,李三柱看到自己家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眼睛闭上,再睁开,还是之前看到的样子。
不敢睁开眼,希望是他的幻觉,这是给他干哪来了?这还是他家吗?
他家原本跟无数个普普通通的豫省农村家庭一样,土石木混杂的房子,报纸糊的窗户,报纸还是他顺的张青山的。
院门是木头的,是他自己做的,做的不太好,也没有木材没时间重新补,就这么破破烂烂的用着。
上面的锁栓也都生锈了,按理说,这几年没回来,锈的应该更严重。
但是……看着眼前这个大门敞开的房子,李三柱是真的不能跟他住了几十年的家联系在一起。
大门被换掉了,上了黑漆的大门,上面是亮闪闪的新锁。
从大门进去,院子正中间摆着一个大香炉,现在里面还有香呢。
他们之前认为的要打扫,也完全不需要,家里收拾的干净利索的,比他们在家的时候还要整齐。
“哎呦,这柜门怎么也不关上,被子容易落灰。”林金凤里里外外看了几遍,也就是不关柜门这一个问题。
看到他们在转悠,很快就有人过来给他们讲解,这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李稻花老师从小居住的地方。
就是在这里的生活经历,为稻花老师之后的创作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经验。
“啥经验啊……”她咋不知道呢,那稻花在家的时候,那叫一个疯跑,就不知道啥叫坐下来写作。
林金凤估计,到北平开始写作,可能就是在欧阳远屁大点的宿舍里憋的。
这人啊,身体不忙,那脑子就得忙,总得忙一样吧。
林金凤还后悔过,觉得自己以前是不是对李稻花太好了,她要是从小就拘着李稻花,不让她到处疯跑,让她在家呆着,说不定早就成作家了,早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他们刚转一圈,就有人又过来上香,嘴里还念念有词。
李三柱看这样,也明白张青山为什么让他别回家住。
就这样,他确实不敢回家住,住在这,一天到晚的被人参观,这还有上香的,他命不够硬,可受不起这香。
张青山听说他们回来了,也是开着车就过来了。
李三柱看到他开的车,阴阳怪气地说:“张镇长这就开上小轿车了。”
“害,这算什么小轿车啊,就是个破车,比不上老弟你啊,这也就是咱们镇上忙,这才给换的,走走走,吃饭去。”
张青山想趁着吃饭的时候,好好跟李三柱商量商量。
这段时间可是他们村子转钱的最好时机,李三柱回去住,这很多安排都要打乱。
吃饭是在镇政府的食堂吃的,张青山还没开口呢,李三柱就说他们吃完饭,还得赶回李柱子家收拾收拾,要不今天晚上没地方住。
张青山愣了一下,快速反应过来,笑呵呵地给李三柱敬酒。
说着镇上现在围绕李家庄展开的文旅计划,这一切,都靠着他家带。
“老弟你命好啊,有这么个闺女,佩服,实在是佩服!你说你这闺女是怎么教的?”
李三柱嘿嘿一笑,才不说自己根本就没管过。
“不过呀,镇上也不是白租你家的房子,你家祖坟是在东头山地那块吧。”
提到祖坟,李三柱和李柱子都精神起来,要是祖坟出了问题,那他们可真成了不肖子孙。
“前段时间,有人觉得,你家稻花能成才,那是祖坟埋得好,风水好,就准备偷偷把自己家的祖宗换进去,哎,被我们发现了,当场拿下,以儆效尤!”
李三柱激动地站起来:“哪个王八犊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想刨我家祖坟!”
让他知道,非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刨人祖坟。
“你别激动,坐下坐下,人我们已经抓起来了,你家的祖坟,你不是还有同宗的亲戚,他们就帮忙看着,发现人想刨你家祖坟,那是有奖励的,镇上出钱。”
这人啊,最擅长的就是推卸责任,儿女没出息,怪别人,怪社会,怪祖坟,就是怪不到自己头上来。
“我听说,你家祖坟当初请的袁天罡,勘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才选的这块地?”
李三柱刚喝到嘴里的酒全喷了出来:“哪个放的屁,我家祖坟真要好,还至于三代贫农?
镇长,你给评评理,你是最知道的,我家可是实打实的三代贫农啊,谁家风水宝地专出贫农?”
好像确实不太对,张青山转念一想,又说:“有没有可能?这是聚集三代气运,换一代飞黄腾达呢?”
李三柱更无语,谁家觉悟这么高,就他爹那自私自利的样子,真要这样,他爹都能把他家祖坟给刨了,让你聚集三代气运,你咋不上天。
张青山说这样的话,还真不是他自己这么想的,确实有各种各样神奇的说法。
后来李三柱他们回家跟李稻花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李稻花都觉得,他们简直是脑洞大开,也是编故事的好手。
“对了,你还不能出门啊?”
“快了,就快了。”李稻花看着被撕掉几十页的黄历。
第100章 精神损失费从颁奖典礼回来之后,……
从颁奖典礼回来之后,李稻花的热度不降反升,原本还能出门开演讲会,现在演讲会也做不了了。
有支持她的人,就有不支持她的人。
支持她的人很简单,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诺奖都指着鼻子骂国家了,别说李稻花不喜欢,他们也不喜欢。
李稻花拒绝了诺奖,让他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获得了鼓舞,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很多人莫名觉得爽,觉得,这才是有血性的人。
不支持她的人那就复杂了,有的单纯是替李稻花感觉可惜,这么大的国际奖项,说不拿就不拿,下次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呢。
也有人认为,李稻花一个农村出身的妇女,凭什么拒绝诺奖,那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人家说的哪里错了?说的很对嘛。
盲目的爱国,只会害了你自己也害了国家,我们需要的是反思,是认错,而不是拒绝这些批评。
是这样的,李稻花只需要拒绝就行了,这些人考虑的东西那就多了。
这样的人,大多还比较激进,不止是在报纸上写文章骂李稻花,这个时候愿意刊登这样文章的报纸,编辑部也不是什么正经编辑部。
他们还在公开场合辱骂李稻花,双方发生过激烈打斗。
李稻花在回国后,第一次参加演讲会时,反对李稻花的人疯狂跳跃,可惜听讲的人太多,随机点名,根本轮不到他们。
演讲会结束,李稻花签名的时候,有个学生从书里抽出匕首,就准备捅李稻花。
好在李稻花除了平时锻炼身体,也跟着李三柱打过拳,简单的擒拿手也学过。
李三柱是参加过战斗的,他教李稻花的时候,都不是什么花架子,真是奔着实战去的。
再加上严打之前的社会环境确实不好,教李稻花也是为了让她能防身,保护自己。
刺杀的人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就是纯废青一个,不仅没什么技巧,心理素质也不行。
抽匕首之前,李稻花就看到了对方脸上的愤恨与狰狞,本来就防备着对方,看到他抽出匕首,顺手就把手里正在签名的书甩过去。
等着签名的女孩子为了保护书,还特地给书包上了厚书皮,这就让原本就不薄的书又增加了几分重量,还有尖锐的书角。
李稻花把书甩对方脸上之后,对方脸上瞬间血呼啦的,身边的安保人员踩着对方的手,把他的匕首夺下来。
几个人合力按住对方,确保对方不能行动之后,外围的公安挤了进来,给对方戴上手铐。
这次演讲也就提前结束,作为补偿,李稻花说要给女孩重新买本书,签名之后给她送到学校,毕竟她的书上面也溅上了血,不干净,也不吉利。
女孩拒绝了,她觉得这样的书才更有意义,这本书替她保护了稻花老师,是她和这本书的荣幸,希望李稻花能在这本书上把名字签完。
李稻花不仅签了名,还留下一句话,我的救命书。
周围的人都羡慕的看着女孩这本书,这本书瞬间就跟别人的不一样了。
就不说这次的刺杀,单单是出门被一群人围着,每次还要麻烦公安,她都觉得,出门真的很不方便,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
在《时代》和《名利场》的采访之后,诺奖更是如坐针毡。
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做了,本来就是筛选同类的,谁知道把这么个人给筛进来了。
看来下次还要更加严格才行。
这次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显得他们多不公正,至于说李稻花没领奖,这不是问题,他们可以找人说合。
他们找的人就是伊恩,伊恩是标准的阿美莉卡人,还是李稻花在阿美莉卡的代理商,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说客。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他们找别的人,可能电话都打不进来,李稻花家的电话已经不管用了,家里没人去接,伊恩就不一样,他还能曲线救国。
通过他认识的其他人来找到李稻花,说起这个奖的问题。
李稻花也很好说话,伊恩也不是外人,也没做过什么恶心事。
“让他们修改颁奖词,修改成我喜欢的,如果他们不会修改,那就我自己写了颁奖词,他们照着读,你知道的,他们是群**。”
“哦,当然,你说得对,他们就是群**。”伊恩也激情开麦。
说是找他当说客,其实也是带着点强迫的,如果他不来当说客,就很容易被孤立在外。
“我懂,美式霸凌,今天我们办派对,你猜谁没有被邀请?是你!哈哈哈哈!”
李稻花在这边嘎嘎直乐,伊恩只觉得黑色幽默,他还真受过这样的霸凌:“我说过,你总是这样的了解阿美莉卡。”
顿了一下,他继续说:“比一些阿美莉卡人还要了解它,所以……”
“我觉得我的要求已经很简单了,我甚至没要求他们向我道歉。”
伊恩知道,谈判到这里为止,再谈下去,那就是他不礼貌了,而且再谈,李稻花说不定还因为反感,提出什么离谱要求。
不就是颁奖词,伊恩觉得,诺奖也是吃饱了撑得,都不用他们写什么夸奖的,写了中立的颁奖词总会吧。
他没想到,对方还真不会写,他们宁愿让李稻花自己写颁奖词。
李稻花也没想到,这群老登是真敢啊,李稻花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出来一段花团锦簇夸奖自己的颁奖词。
他们都敢了,她有什么不敢的。
颁奖词当然被退了回来,认为她写的太过分了,让修改,不过有一些也被保留下来。
李稻花一看有门,就又修修改改,最后的颁奖词,没有提到国家,只是单纯的写李稻花和她的小说做出的贡献。
李稻花,优秀的思想家,描写出了极端灾难下高度理想的乌托邦,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出世界级的悲剧与团结,讴歌人性的美,体现了反战思想与和平理念……
新的颁奖词是正式发布的,多家官方媒体同时发表,并且重新补录了一份颁奖词和李稻花接受奖牌的视频。
国内的读者们当然是欢呼雀跃,这是李稻花的胜利,同时也是他们的胜利,是国家的胜利。
新的颁奖词,把李稻花的声望推到更高的层面,李稻花更不敢出门了,她家门口都有摆摊专门朗读她小说的人。
还真有人靠着摆摊朗读她的小说挣到钱,就跟以前的说书先生一样。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4月26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全世界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一突发事件上。
核电站爆炸,对当地,甚至是周围的地方都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尽可能减少影响,必须要有人去最危险的地方,也需要把附近的普通人全部疏散。
“总有人要去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就像《时间围城》那样,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无畏,才能战胜灾难!”
每个国家的《时间围城》版本都不一样,苏格勒版本的《时间围城》里的甲国,就是苏格勒。
在小说里,为了应对灾难,苏格勒勇敢无畏的男男女女,自发站出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说里,站在灾难最前面的是医护人员,他们是最危险的。
也就是因为这样,最近苏格勒的医护人员都受到了格外的尊敬。
而真正到了直面灾难的时候,人们也会暗暗问自己,是不是能做到。
已经到了接受国家和人民考验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勇敢走上街头,自发的向市民宣传这次爆炸的危害,并且带头前往灾区。
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看苏格勒人,看着这样的年轻人,觉得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奋斗年代。
同样也有已经腐败的官员,看着这些人傻乎乎的去支援灾区,露出满意的微笑。
果然,当初引进这本《时间围城》是正确的,只是这样,就能忽悠这群人去最危险的地方,为他们卖命,简直就是无本买卖。
没有防护服,那就厂家自己生产,然后免费提供给大家,同样也有厂家,选择高价售卖防护服,发国难财。
不少国家也都在关注着核电站爆炸的情况,这是少有的重大灾难,苏格勒的应对方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少有的参考方案。
苏格勒前线也能传少量视频,视频里的人穿戴严密,可是精神状态却很好,对着镜头,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跳舞,也有人指着自己防护服上写的字……
哪怕是敌对国家,在面对这样的人时,也不得不称呼他们为勇士。
《时间围城》仿佛真的出现了,里面的国家,仿佛也真的存在。
也有国家在称赞这些人的时候,也会提一嘴自己国家,相信自己国家同样会有这样的勇士。
每个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人,只是人多人少,力量强大与否,哪怕是再烂的国家,也有真正爱它的人。
就在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的时候,李稻花总算是能喘口气,不用被大家一直关注着。
她也有时间出门散散心,散心之后,就准备写小说恶心人。
不怪她,谁让别人先恶心她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真以为改了颁奖词,这事就算完了?她还有精神损失费没拿呢。